“不敢相信中國電影發展到了如此地步。”
“日本電影已經被遠遠甩在身后。”
“一部殿堂級作品!”
“日本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天才的導演、天才的音樂!”
“……”
這些是新聞上最基本的報道,日本媒體和業內人士對這部電影崇拜敬佩,影迷則為之瘋狂!
這使得《一奏傾情》在第四周的上映規模逼近了三百家,這回真的能在全日本看到這部電影了,票房也必然會再次突破。
邵氏那邊也傳來消息,日本各地的院線都希望延長兩周上映時間,現在第四周過去一半,但上座率依然很高,完全可以繼續上映。
這個要求和韓國差不多,現在兩邊都在延期上映,可見這部電影一旦宣傳跟上來,立刻就能迸發出遠超過各方預料的能量。
但是“中原影業”慶祝過后,也沒有忘記票房與上映規模的因果關系。
一部電影的正常上映情況,應該是首周大規模排片,然后根據上座率進行調整。
但他們卻反了過來,《一奏傾情》現在的成績不是別人施舍的,而是靠實力一步步爭取到的。
這部電影本應取得比這更好的成績,但在一開始卻沒有取得應有的放映規模,即便現在放映規模增加到了接近三百家,還是遠遠不夠。
這部電影如果是好萊塢公司出品,那么在第一周上映時,便會有上千家電影院上映了。
中原影業不要求有這樣的上映規模,但第一周哪怕只有五百家電影院上映,他們也有信心最終收獲100億日元以上的票房。
可現在即便延長了半個月放映時間,放映規模也增加到近三百家電影院,最后的成績也很難突破50億日元。
所以,建立一條屬于自己的院線更加有必要了,萬達作為一間內地公司將來都能建成世界第一的院線,他們在各國管制更松的七十年代,而且還準備利用白人宿主去收購,難道不能建立起世界最大的電影院線嗎?
“中原院線”目前已經在香港吃下了六間戲院,一間位于觀塘的龍頭戲院,還有五間位于旺角、沙田、屯門、黃大仙、深水埗的主力戲院。
這幾間老舊的戲院當然不是大佬的目標,特別是那五間破舊的主力戲院,“中原院線”買來后根本沒翻新,也沒有更換設備,這些戲院只是用來暫時應急,將來都要淘汰掉。
他的宿主先前各處都要用錢,暫時無法在院線上過多投入,不過最近幾部電影和劇集為公司收獲了不少資金,加上羅峰和蕭炎這些日子從倫敦收獲的熱錢,他們終于能拿出一些資金投入到院線上了。
今后,“中原院線”的主力戲院會在裝修、設備、地段的要求上全部提升一個檔次,新收購的戲院必須重新裝修,各方面達到要求后才能開張。
先前那些應急的產物,地段好的戲院可以進行翻新后繼續保留,地段不好的過幾年便直接放棄。
院線公司的計劃是——在1980年前,在香港建立一條擁有15家大型戲院的專屬院線,其中1間必須是達到全球頂級水準的旗艦戲院,中原影業的首映禮都會在這里進行;4間達到全球一流水準的龍頭戲院;10間達到香港一流水準的主力戲院。
這條香港院線就是“中原院線”第一階段的任務之一,但公司第一階段的任務不止這些,他們還要在1980年以前在臺灣收購一條至少30間影院規模的院線;在東南亞各國組建一條加起來超過60間影院規模的院線。
這就是“中原院線”第一階段的任務,如果發展的順利,日本和韓國也是越早進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