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正是看到了這個危機,才會抓緊培養香港電影的年青一代,不然這個位面的香港電影,就連短暫的輝煌都不會有。
目前,袁何平已經拿到了修改后的《醉拳》劇本,但公司要求他和導演組畫出分鏡頭劇本,通過后才能開拍。
袁何平心里有些小情緒,他哪里會畫分鏡頭,但這是中原影業的硬性規定,一個完整的劇本和分鏡頭劇本在開拍前必須具備,不然根本不會通過制片部的審核。
這個規定足以把九成并非專業出身的香港導演刷下來,所以公司才會讓他們去導演班進行深造,這些人必須去學習真正的專業知識,一些好苗子甚至會通過《保護傘基金》去國外留學深造。
但現在情況特殊,所以允許這些人邊學邊拍。
公司給袁何平配了兩個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年輕導演,再加上同樣在導演班學習的洪大寶和林怔英,《醉拳》的導演組居然達到五人之多。
這部電影是中原影業為陳龍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也是對這些香港業余出身導演的考驗,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拍出來的效果還是和原版相近的質量,那么很多人就不具備培養的價值了。
許安華這時也在與陳韻文籌備自己的成名作《瘋劫》,這個劇本剛剛被羅峰打回,要求進行大改。
但這已經不錯了,要知道徐客遞過兩次劇本,結果連修改的必要都沒有。
目前除了袁何平的《醉拳》,以及譚家名被打回去正在大修的《名劍》,就只有許安華的這部《瘋劫》沒有被直接槍斃。
這三部電影要拍出來,以中原影業的高審核標準,估計要明年才能問世。
但這就是中原影業成功的原因,現在的香港電影公司,就只有他們愿意花心血打磨一部電影。
很多香港導演也希望自己能慢慢打磨他們的電影,但那些電影公司早就看著中原影業驚人的電影票房瘋掉了。
他們只能看到中原影業賺得盆滿缽滿,卻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更不可能讓自己的導演花掉數百萬,浪費一年半載去制作一部精良的電影。
一句話,他們只是生意人,不是電影人。
所以幾年后,香港也許會誕生一些新公司,但這些只為賺錢的電影公司只會剩下一兩家,甚至連邵氏這樣的大廠也可能倒閉。
羅峰和蕭炎等人,實際上是在摧毀香港電影。
但破而后立,那些跟不上時代的東西,不如就讓他們提早死掉好了,正好可以解放那些真正的人才到中原影業發揮他們天賦。
大佬將來會組建更加系統科學的電視電影的制作和發行流程,他會把制片廠和發行公司分拆,形成電影制片廠+電影發行公司+電影院線,三個獨立的部門,這也是未來電影業的走向。
同樣的,將來電視臺也不會再自己拍攝劇集,而是成立專門的電視攝制廠、電視發行公司、全球性的電視網。
香港真正的人才不會被埋沒,但那些混子就別想再吃這碗飯了,大佬要重建香港電影,那里沒有他們生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