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程蔓和陸平洲當眾秀恩愛的行為讓大家沉默許久,但經過他們一通攪合,周偉和彭欣這架算是徹底吵不下去了。
倒不是周偉被炫一臉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是他被夫妻倆的話給架起來了,如果他堅持不讓彭欣上大學,因為害怕被妻子比下去而不讓她進步的帽子就會扣在他腦袋上。
雖然這只能算私德,連生活作風問題都算不上,現在也不是大運動那會,各方面都管得嚴,這點小問題不會影響到他的前途。
但他能從普通義務兵之中脫穎而出,爬到現在的位置,跟他苦心經營名聲脫不開干系。
至于他為什么會站出來反對彭欣參加高考,主要是因為這年頭“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仍是主流,只要他強調這個家離不開彭欣,她選擇參加高考是自私,是置家庭不顧,就能把問題全推到她身上,于他名聲無礙。
他一不動手打人,二不破口大罵,吳舜玉這個婦女主任來了,他也能說自己有理,如果不是吳舜玉丈夫是駐地司令,上次他都不會給她面子讓步。
但就算吳舜玉是司令夫人,還當著婦女主任,也不好一而再,再而三地逼他讓步,所以這一次,他篤信自己能成。
可他沒想到婦聯里還有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沒想到陸平洲會毫無顧忌地偏幫她,把他的臉面放到地上踩。
只是他們能無所顧忌,周偉卻不能。
盡管到他這個年紀,想升上去一輩子留在部隊很難,但只要能去掉營長前面的副字,轉業后的待遇都能好不少。
而他想升職,就得繼續經營名聲,否則真被扣上自私小氣的帽子,時間長了領導心里難免有想法。
經過再三權衡,周偉決定妥協。
但他沒有一味認錯,而是賣慘說自己從沒想過要拖彭欣后退,阻撓她進步,只是心疼孩子,才希望她能留在臨江。
這次反應這么大,完全是怕她成績卡線,最后被第三志愿錄取去隔壁市。他出任務時經常一兩個月不在家,如果彭欣去了外地,動輒幾個月回不來,哪怕孩子們能自己穿衣吃飯,他們當父母的也沒辦法放心。
如果周偉堅持不讓彭欣上大學,大家會順著程蔓的話覺得他氣量小,可當他退而求其次,說自己只是不想彭欣去外地,大家就覺得他給出的理由合情合理了,紛紛改去勸彭欣。
彭欣雖然想上學,但她也是一個母親,如果周偉拿自己說事,她肯定不會妥協,可說到孩子,她也心軟了。
再加上那么多人在耳邊勸
最終,夫妻倆約定,如果彭欣被第一第二志愿錄取,就去上學,如果是被第三志愿錄取,就放棄。
于是事情圓滿解決。
但程蔓并不覺得這個結果很圓滿。
她并不意外彭欣妥協,每個人都有在乎的人和事,就像她自己,在乎父母和陸平洲,所以高考沒想過要遠離家鄉。彭欣為了孩子,選擇留在臨江讀書太正常了。
她只是覺得周偉這個人虛偽且自私,就算現在選擇了妥協,以后彭欣上了中專,他可能還會因為自卑整出其他么蛾子。
陸平洲聽后反問你覺得什么才算圓滿離婚程蔓想點頭附和,但張了張嘴后什么都沒說出來。哪怕是幾十年后,離婚都不算小事,更何況現在是七十年代。
唔,也不能這么說,高考都恢復了,知青回城潮也不會太遠,而在這個時期,拋妻夫棄子的事情太多了,離婚率也會迎來一個小高峰。
可彭欣還沒有走到這一步。
首先她考上了,這時候上大學不需要單身,她沒有離婚的必要;
其次周偉雖然出身農村,但級別高工資高,妻子還能隨軍,駐地是偏了點,軍嫂們把戶口遷過來后照樣能吃商品糧,進國營廠上班。就算不考大學,彭欣的日子也沒有那些下鄉知青難。
這段婚姻唯一的不好,是丈夫虛偽自私,可這算大問題嗎這還真不算什么大問題。
別看大院里大多數夫妻都關系和睦,有商有量,出了這里,夫妻之間糟心事多著呢。
出軌,家暴,有手有腳不干活靠老婆養卻跟二大爺似的要人伺候的男人真不少見,機械廠職工院里就有,更不用說網絡發達后看到的如殺妻騙保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