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
“我沒答應,他就說給我漲到塊,我還是不同意,最后說給我漲到四塊一臺。”
程蔓問“你答應了”
兩塊五一臺是有點欺負人不懂,但修一臺四塊錢,不算廉價勞動力了,如果修理鋪的人愿意接,單臺修理費應該也沒那么高。
但要說這價格給得很公道,那也沒有。
雖然上周說這事時,他們猜測崔麻子會將修好的收音機翻倍賣,四臺大概賺十塊。但程蔓覺得這應該是最低價,收音機修好后他再收拾收拾,外表擦得干凈點,賣的時候說是自家用的,碰上冤大頭十五六都能賣。
就算不是每臺都能賣出十以上的高價,扣掉所有開支,平攤下來一臺十五六塊應該不難掙。
崔麻子給程亮的修理費,不過是凈利潤的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聽起來好像也不算少,畢竟程亮不管收貨售賣,也不用承擔虧損風險。他一兩個小時就能修好一臺收音機,一天工作八小時,不用經歷風吹雨打就能掙二十塊,不少了。
但要知道如果沒有程亮幫忙修收音機,崔麻子收回來的這堆收音機只會是廢鐵,不但掙不著錢,還會虧損。
換句話來說,這個生意,技術為王,在這場合作中,程亮才是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這么一想,崔麻子提出的合伙方式,仍談不上實在。
程蔓能想到的事,程亮自然能想到,他又不傻,之前會被崔麻子忽悠,主要是因為沒想到,沒想到看著自己長大的長輩會利用他,也沒想到能這樣掙錢。
此外,雖然改開政策下來后的這半年里,街面上多了很多擺攤的人,但在機械廠職工院,大多數人都更愿意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尤其是程亮這一輩的年輕人,在他們記事時,私營企業已經逐步收歸國有。
可以說,他們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第一批人,在他們的前半生,根本就沒有市場經濟的概念。
像程亮這樣的大院子弟,端上鐵飯碗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人生目標。
在考上大專后,程亮的人生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接下來他只要按部就班地學習工作,畢業后再爭取分到一個好點的單位,他的人生目標就完成了。
所以哪怕知道擺攤掙錢多,但程亮從沒有動過心思,給街坊鄰居修東西時也從沒想過收錢。
但程亮本身并不排斥這件事,畢竟他腦子又沒病,也沒到視金錢如糞土的程度,知道修東西也能掙錢,他就打開了思路。
不過程亮搖頭說“我不打算跟崔麻子合作。”
其實之前程蔓提起的時候,他確實考慮過跟崔麻子合作,甚至在崔麻子找他前,他都是這么想的。
畢竟是崔麻子找到他后,他才打開的思路,就這么把人踹掉好像不太地道。而且他以前沒做過生意,沒經驗,自己單打獨斗怕虧本,跟崔麻子合作,一個有技術,一個有渠道,能雙贏。
但崔麻子太不地道了。
本來程亮想如果崔麻子找他談這件事時,能主動提出利潤平分,他就不計較之前被利用的事跟他合作。
可崔麻子張口才肯給單臺兩塊錢修理費,扯了半天才肯讓步到四塊,還話里話外說他占大便宜了。
而在他拒絕后,崔麻子的表情就變了,在他面前充長輩,語重心長地說“小程啊,你別怪叔說話難聽,你修一臺收音機不到兩個小時,就那點工作量,一臺修理費四塊不能再多了,年輕人做事,可不能太貪心啊”
程亮的心理價位是五五分成,為了表示誠意,投入他也可以跟崔麻子五五分,共同承擔風險。
但聽完崔麻子這話后,他覺得沒必要再談下去了。
一是因為崔麻子不尊重他的勞動成果,他修收音機快,不是因為問題小工作量少,而是因為他的技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