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啊。”程蔓又不傻,自然是會算賬的,說道,“我是這么想的,這里面貴的東西咱們買不起,便宜的說實話,我覺得沒什么值得買的。”
自從七八年年底,小崗村的十八戶村民按手印搞起生產責任制,這兩年全國各地陸續有大隊跟著搞改革。
去年年中效果還不明顯,但到了今年,農民手里余糧明顯多了。
農民余糧多了,自然會想辦法賣出去,或是給收購站,或是賣給私人,結果都是糧食供應日漸寬松。
尤其是像程蔓家這樣手頭寬松的,過日子已經不再依賴每月發的糧票。
臨江是南方城市,主要農作物是水稻,所以每月定量的糧食供應中,大米占大頭。可再大頭也就十來斤,而且這十來斤里,還分粳米和糙米。
幾十年后的人常說糙米養胃,實際上那都是粳米吃多了,把糙米當成調劑。真從小吃到大的,十有八九覺得粳米更好吃。
要不是這樣,程亮下鄉那會也不用隔三差五往家里寄大米。
除了大米,每月的糧食供應里還有小米、綠豆、紅薯等粗糧,所以剛結婚那會,他們每個月吃飯都得精打細算。
直到改開后,情況才有所改善,程蔓會將糙米的票都倒騰出去,粗糧也不會留下多少,再通過巷子里的鄰居從鄉下買糧。
去年臨江周圍好些村鎮搞改革,今年物資富余更多,不管是糧油米面,還是雞鴨魚肉,購買渠道都比往年多不少,只是價格比國家單位賣的要貴一些。
但幾毛一塊的,程蔓并不在意,所以她不愿意把外匯券花在這上面。
衣服也一樣,今年去深市進衣服鞋子回來賣的人明顯比去年多,他們進回來的衣服不但款式多,質量也都不差,當然最重要的是價格實惠不要票,今年夏天去百貨商場買衣服的人都少了。
程蔓也不例外,她今年夏天的衣服基本都是在路邊攤買的,年初發下來的布票到現在都沒怎么用。
比較起來,僑匯商店掛出來的衣服雖然是大牌子,料子也都很好,但價格都不便宜,還要用外匯券買,程蔓自然覺得劃不來。
剛進僑匯商店的時候,陸平洲看什么都覺得好,什么都想買,可聽程蔓這么一分析,這些好像是沒必要買。
但他也聽出來了,貴的物件中有程蔓看上的,至于看上的是什么,他仔細回憶后問道“你想買冰箱電視”
程蔓點頭承認“有想法。”
雖然兩人所處的位置離冰箱電視有點遠,但陸平洲個頭高視力好,一轉頭就看清了冰箱和電視上面牌子標的價格,琢磨了下問“要不咱們今天別買了,我回去找找人,看能不能多換幾張僑匯券來。”
“你那些戰友就算有人在國外有親戚,不是親爹親媽,能給他們寄多少僑匯券回來大幾百的券,不定要找多少人,還是算了吧,”程蔓頓了頓說,“我也不是很稀罕這些。”
陸平洲不太相信,問道“你真不稀罕”
程蔓肯定回答“真不稀罕。”
“那你剛才怎么看到冰箱走不動道”
“我、我哪有”嘴上這么說,其實程蔓心里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找補說道,“我那是以前沒見過,好奇,但后來我想了想,冰箱用處也沒那么大,冬天用不著,夏天也就放個剩菜,凍幾根冰棍。”
“那咱們買一臺回去放剩菜凍冰棍”
“咱們家哪有剩菜而且吃剩菜又不是什么好事,亞硝酸鹽多,不健康得很。”
陸平洲沒聽明白,問“亞硝酸鹽是什么”
程蔓也不是很清楚,含糊說道“就剩菜里有的,剩菜時間越長,含量越大,過量容易食物中毒,還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