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父女倆一個年紀太小,才剛學會喊媽媽,發表不了意見,一個呢比較好打發,只要有生日禮物就夠了,覺得流水賬的只有程蔓自己。
當然這話程蔓肯定不會主動說出來,畢竟費腦細胞籌備生日的是她自己,說出來等于打自己的臉。
她才不干這種事。
陸平洲生日結束后,新年的腳步也越發近了。
程蔓和陸平洲陸平洲結婚后,一直都是隔一年回一次云省,按照規律,今年本來應該回去。
陸父心里也惦記著他們,哦不對,他主要惦記的應該是孫女。要是沒孫女,兒子兒媳過年回不回家他是不在意的,但有了孫女,他就操心了起來。
元旦剛過,陸父就在電話里旁敲側擊起來。
程蔓和陸平洲當然愿意滿足陸父,但他們得考慮孩子的身體。
雖然出生后程程沒怎么生過病,身體跟同齡人比起來算結實的,但她畢竟才一歲,回云省這一路不但漫長還顛簸,程蔓怕閨女受不住。
陸平洲也有這樣的擔心,所以夫妻倆商量過后,決定今年還是留在臨江過。
但為了緩解陸父對孫女的思念之情,程程生日前兩人抽空帶著孩子去了趟照相館。
其實程程滿月后,程蔓找人給她拍過照。
不過她找的不是照相館里的師傅,因為當時程程才剛滿月,程蔓不太敢把她抱出去,而照相館不缺生意,大師傅們在店里一天到晚待在店里都拍不完,沒必要出來找活。
在外面找活的基本都是腦子靈活的年輕人,他們在看出商機后,自己花錢買相機,給人拍照掙錢。
這時候相機不貴,海鷗120兩百多就能買到,當然,前提是得有票。
膠卷相對好買一點,價格也不貴,黑白的一張才幾分錢,彩色的稍微貴點,但也就一毛。
這些年輕人買到相機后,要么長期蹲守景區,要么走街串巷給人拍照,因為價格便宜,四寸黑白照片一張才兩毛錢,彩色貴一點,一張四毛,所以生意大多不錯,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大幾十。
程蔓住的這條巷子里,就有個人買了相機,他平時都是蹲景區,但街坊鄰居誰找他拍照,他也不會拒絕。
程程滿月后,程蔓就把人找過來拍了幾張照片。
拍好的照片,程蔓統一讓人洗了三份,一份寄給陸平洲家里人,一份給她爸媽,家里剩下的擺了兩張出來,剩下的裝進了相冊里。
雖然滿月時拍過照,但小孩長得快,滿一歲再拍一次照也挺合適。
事實上也就是現在科技不發達,不然要是有手機,程蔓肯定每天都要給她閨女拍一張照片。
至于這次為什么沒找上次給程程拍照的年輕人,主要是因為他是個體戶,設備沒有照相館好,拍出來的照片也沒那么清晰。
另外這次程蔓想拍全家福,想洗兩張大尺寸的,而巷子里的年輕人洗出來的照片最大也就四寸,不符合她的要求。
進入八十年代,照相館的背景更多遠,除了純色背景和偉人像,還增加了好幾種庭院背景。
程蔓他們每種背景都選了一個,總共拍三組照片,每組照片有全家福、夫妻合照、夫妻各自抱著孩子以及各自的單人照。
每組照片他們拍完后,程蔓都會問一起過來的王芳拍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