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韓家本是京城西郊的農戶,韓向明是獨子,父母早亡,直到二十歲上才娶了娟娘。
按理說娟娘是京城中人,原不該嫁到城外去的,可武家窮得要靠賣燒餅糊口,全家只有武大娘個寡婦撐著家,下面又有一群弟弟妹妹,誰都不想惹上堆累贅,便沒人肯上門說親。
武大娘舍不得把娟娘送去富貴人家做奴婢,又不肯許給人做妾,好不容易聽人說起韓向明,她想著韓家雖窮,家中卻有幾畝地,又沒有公婆要伺候,對娟娘來說倒算是門不錯的親事,便把娟娘嫁了過去。
好在韓向明是個性情老實的,又勤快又能干,對娟娘也好,小兩口過了幾年日子,前年又添了個兒子,家三口的日子也算得上和和美美。
本以為娟娘總算能過上安穩日子了,誰知前不久西郊下了場冰雹,將韓家的莊稼打了個七零八落,今年的收成算是完全泡湯了。
娟娘兩口子愁得睡不著覺,眼看著到了六月,再種什么也來不及了,到了秋天打不上糧食來,家三口這冬天可怎么過
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武大娘托人捎了口信過來,問她家怎么樣了。
兩口子一合計,地里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還不如抱著孩子進城來投奔娘家,兩口子在城里尋些活計,攢點兒錢,好歹把這大半年熬過去,明年再作打算。
于是兩人把家里東西收拾收拾,托給鄰居幫忙照管,便帶著兒子進了城。
自打聽說西郊下了冰雹的事兒,武大娘就日夜懸心,這回見小兩口抱了外孫投奔過來,又是心疼又是憐惜,忍不住就哭了。
聽完前因后果,梅娘這才明白,韓向明為什么看見自己就這么緊張了。
俗話說,人若求人矮半截,尤其這個時代,男子本就該賺錢養家,如今連自己妻兒都養不活,反而還要來投奔妻子娘家,哪里還能直得起腰說話。
她忙說道“姐和姐夫難得回來,路辛苦了,先好好歇歇,找活的事不用著急。”
見她絲毫沒有嫌棄的樣子,娟娘夫妻倆才松了口氣。
剛才聽武大娘的意思,現在家里的事都是梅娘說了算,她還擔心梅娘會趕走他們。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娟娘自己過不好日子,回來拖累娘家,被娘家嫌棄也是正常的。
現在梅娘不但不嫌棄,還張羅給他們倒茶喝水,關切地詢問他們的情形,娟娘才放下心。
她看著梅娘忙里忙外,笑語晏晏,不禁有些感慨。
真沒想到,當年那個黃毛丫頭,現在居然出落得如此清麗,更沒想到才幾年的功夫,梅娘竟然變得如此聰明能干了。
屋子里本就小,梅娘回來,韓向明就不好一直坐著不動,他起身去翻包裹,把帶來的東西拿出來。
“娘,這些是我們帶來給小姨小舅他們當零嘴的,這是栗子干,這是核桃,還有果子”
一聽說有吃的,武興就來了精神,連忙跑過去,借口幫大姐夫忙,然后一會兒吃個栗子,一會兒砸個核桃,惹得武大娘又是一頓罵。
正說著話,里屋忽然傳來一陣孩子的哭聲。
娟娘連忙站起來,快步往屋里走去。
武大娘對梅娘說道“八成是小石頭醒了。”
很快娟娘就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出來,被娟娘哄了幾句,小石頭已經不哭了,只是還靠在娟娘的肩膀上,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武興見他出來,就拿了塊核桃仁去逗他。
“小石頭,看二舅舅手里拿著什么你聞聞香不香,想不想吃”
沒想到武興不逗還好,一說到吃,小石頭就皺緊了眉頭,一副要吐不吐的樣子。
娟娘輕輕拍了他后背幾下,對武大娘等人說道“這孩子昨日坐了一整日的驢車,就有些沒精神,昨兒晚上我們住的西城的大車店,又被牛馬的味道熏了一夜,今天早上他就吃不下飯,沒事兒,歇兩天就好了。”
“什么,小石頭一整天都沒吃飯”武大娘一聽就著急起來,“這么點兒個孩子,不吃飯可怎么行呢小石頭,你跟姥姥說,你想吃什么,姥姥這就給你做去”
小石頭只是呆呆地看著武大娘,看了一會兒又把頭扭過去了,一副很難受的樣子。
云兒小聲問道“小石頭喝不喝水果茶,酸梅湯呢”
梅娘搖搖頭,說道“他一天沒吃東西,這會兒肚子是空的,再喝這些東西會更不舒服的。”
她上前摸了摸小石頭的頭,見他并不發燒,只是神情萎靡不振,才稍稍放了心。
“娘,姐,小石頭可能是脾胃不適,你們帶他去周醫婆那兒瞧瞧,我給他做些好克化的東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