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娘問他們吃過沒有,他們連忙說吃過了,又把剩下的碎銀和銅錢拿出來交給梅娘。
梅娘倒不在意他們花了多少錢,她關心的兩個人第一天市場調研做得怎么樣。
韓向明喝了幾口酸梅湯,才算是緩過勁兒來,說起了兩人一天的經歷。
原來韓向明對京城不熟,娟娘出嫁好幾年了,再回來看街上也是物是人非,兩人兩眼一抹黑,商量了一會兒,便決定先去找人打聽打聽。
城里人來人往,不是忙著趕路就是忙著做生意,誰有空兒跟他們閑磕牙,兩人走到一個茶攤,花兩文錢買了個大碗茶,一邊喝茶一邊跟茶博士閑聊,問起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茶博士在這里賣了多年茶,說起這個自然如數家珍,誰家的綠豆糕好吃,誰家的湯面做得地道,誰家的燒鵝是一絕,詳詳細細地說給二人聽。
兩人努力記在心里,離開茶攤就去尋吃食。
有了目標,找吃的就方便多了,兩人進了一個店,先不忙著點菜,先看看哪桌客人跟小二熟得很,就湊過去跟客人打聽這家什么好吃,那老食客自己覺得被人當成了前輩請教,少不得要指點他們一二。
如此兩人一天走了五六家酒樓飯館,賣小吃的店更是尋了十來家,每家店只點一兩個招牌菜嘗嘗,把名字和味道牢牢記在心里。
韓向明一邊說,娟娘一邊在旁邊補充,又拿出一個油紙包放在桌上。
“二妹,我怕我倆說不清楚,就每種都帶回來一點兒,你嘗嘗看。”
油紙包里是各種燒肉糕點、包子小食等物,除了面條湯水之類的不好帶,竟包了有十來種。
梅娘沒想到兩個人能想出這樣的方法,十分驚喜。
她真心實意地向兩人道謝“這一天辛苦姐和姐夫了,你們想得太周到了。”
見梅娘滿意,兩人就放了心。
“這有什么的,二妹別嫌我們笨手笨腳就好。”
夫妻倆在外面跑了一整天,到家也不肯閑著,娟娘接過小石頭給他喂飯洗澡,韓向明提了泔水出去倒,回來又去挑水,挑了水又收拾桌椅和掃地。
有他們兩人在,家里雖然擁擠了些,卻也多了兩個人幫忙,許多重活累活原本都是武鵬和武興的事,如今都被韓向明搶去了,兄弟倆對這個姐夫自然十分喜歡。
接下來幾天,韓向明和娟娘都在外頭找各個店的吃食,梅娘想著兩人全靠記憶只怕會出錯,又叫武鵬也跟著去,遇到什么特色好吃的,都可以記下來,回來拿給梅娘看。
小石頭養了幾日,果然精神頭越來越好,小孩子不裝病,一好起來就吵著要吃的,梅娘怕他吃多了燒餅又傷了脾胃,每日換著樣的給他蛋餅、面條、珍珠湯之類好消化的東西吃,連帶弟弟妹妹們也都有了口福。
這日武大娘在菜市遇到新下來的嫩玉米,就買了十幾個回來給孩子們吃。
梅娘來這么久,還是第一次看見嫩玉米,不禁有些手癢,準備拿這玉米做個菜。
玉米洗凈剝粒,瀝干水分備用。
昨日韓向明剛買了些松子瓤,她把松仁放入小鍋中,小火慢慢炒,直到松仁變成金黃色。
鍋中倒油,七成熱時放入玉米粒,慢慢翻炒。
加入鹽糖,繼續翻炒,直到玉米粒呈現出微黃色。
把炒好的松仁撒在玉米粒上,再次炒均勻即可出鍋。
一盤金燦燦的松仁玉米盛出來,孩子們都震驚了。
先不說味道如何,這一盤金光燦爛的菜肴,也太好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