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蓮藕洗去泥,刮皮備用。
蓮藕切開根部,把浸泡好的糯米用筷子填入藕孔,一邊塞一邊輕輕磕打藕身,將糯米塞實。
裝滿米后,將切下來的根部放回原處,用竹簽固定藕身。
把藕整個放入鍋中,加水沒過蓮藕,大火燜煮一個時辰。
打開鍋蓋,往淡紅色的湯水中加入紅糖、冰糖、紅棗、桂花,再次燉煮半個時辰。
藕身露出湯汁后,用湯勺不停舀湯汁到藕身,逐漸把藕汁收至濃稠。
糯米藕出鍋放涼后切片,淋上濃稠閃亮的湯汁,一道桂花糯米藕就做好了。
到了下午,韓向明早早就在門外貼了晚間門不開張的告示,那些食客們只好遺憾離去。
剛過酉時,一輛沒有標識的黑篷馬車便停在了梅源記門前,一個身披斗篷的人下了馬車,快步進了梅源記。
緊接著,顧南簫的轎子也到了。
今日他只穿著常服,也是下了轎子就快步進門。
梅娘聽鐵甲說顧南簫要求清場,早早就給于嬸常嬸和小八他們放了假,店里只留娟娘和云兒,還叫她們都在后院等著,無事不要出來。
見大堂里空無一人,顧南簫便放下心,徑直上了樓。
很快,鐵甲和另一個小廝下樓來端菜。
梅娘把飯菜放在托盤上,一一告訴名字,連熱水壺一起交給他們,讓他們送上樓去。
而她自己則去關了大門,去柜臺后面算賬了。
樓上雅間門,坐馬車的人見顧南簫進來,才放下了兜帽,脫掉披風。
“奴婢見過顧大人。”一個竭力壓制卻難掩尖細的聲音響了起來。
顧南簫點點頭,先坐了下來。
“崔內侍不必多禮,請坐下說話。”
崔內侍年約四十歲左右,面白無須,一副笑瞇瞇的模樣。
他側身坐下,環顧四周,說道“顧大人果然會選地方,所謂大隱隱于市,越是熱鬧的地方,越是不容易被人注意啊”
顧南簫神色淡淡,說道“我倒沒想那么多,只是想吃這家的菜了。”
崔內侍臉色一滯,隨即又笑了起來。
“能讓顧大人如此推崇的酒樓,一定非比尋常,奴婢今日借了顧大人的光,可是有口福了”
話雖說得漂亮,崔內侍卻真心好奇起來。
宮里誰不知道顧南簫的口味有多挑剔,他在宮里二十多年,見過顧南簫吃東西的次數屈指可數。
連御膳房做的食物都不喜歡吃,顧大人到底喜歡吃什么樣的東西
很快,一道道熱騰騰的飯菜就擺上了桌。
崔內侍見慣了宮宴,看到眼前這些飯菜也不禁暗暗吃驚。
這些菜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反倒更像是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