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簫用眼角的余光瞟見她在吃著自己夾過去的鴨腿,唇角不由得勾起一個淡淡的弧度。
他也夾了一塊鴨肉,輕輕放入口中。
鴨皮熏烤的火候正好,鴨肉鮮嫩多汁,一入口滿是那特殊的香氣,吃上一口便是極致的享受。
顧南簫吃完一塊,忍不住又夾起一塊。
有梅娘在一旁陪伴,這次的飯菜比以往的每次都要更加美味。
他原本想著梅娘開店,正好可以幫他一同對付史家,可現在他卻改變了想法。
新開的酒樓十有八九是梅娘親自坐鎮,為了打出名氣,梅娘一定會再推出幾樣新菜。
先不管醉仙樓以后會是什么樣的結局,只是想著梅娘的新酒樓開起來,以后會吃到更多好吃的菜肴,顧南簫就不由得多了幾分期待。
幫人幫到底,他既然幫著梅娘把酒樓開起來,當然就有義務經常去捧場了。
顧南簫一塊又一塊地吃著鴨肉,心里想著那消食的普洱茶,他得多預備幾斤才是。
兩人客客氣氣地吃完一頓飯,顧南簫回了衙門,吩咐金戈帶著梅娘去看鋪子。
路程不遠,金戈卻堅持雇了一輛青篷馬車,讓梅娘坐馬車前去。
到了地方,梅娘下了車。
她先不急著看新鋪子,而是看向了街對面的醉仙樓。
京城中多的是各種百年老字號,這醉仙樓雖然沒有那么久的歷史,卻也在南城開了二十多年了,算是南城有名的中等酒樓。
梅娘聽街坊們提起過,當年醉仙樓最鼎盛的時候,許多達官貴人都來這里請客吃飯,甚至連海外的商人也常來這里一邊宴客一邊談生意。
連去過海外的富商都喜歡吃醉仙樓的菜肴,這里的飯菜有多好就可想而知了。
只可惜現
如今,醉仙樓早已不復昔日的榮光,此刻門口冷冷清清,連高高的紅燈籠掛都破掉了幾只,也無人修補。
一群伙計小廝在門口或站或坐,或是曬太陽打瞌睡的,或是東張西望看街上的熱鬧,還有幾個小子拿碎米喂麻雀玩。
醉仙樓的招牌還掛在門口,可是卻越發顯得陳舊黯淡了。
這樣搖搖欲墜的醉仙樓,只需要輕輕一推,就會頃刻土崩瓦解。
梅娘微微瞇起眼睛,將目光從醉仙樓那邊收回來,隨著金戈進了鋪子。
這鋪子有上下兩層,聽說之前是開綢緞莊的,東家做生意折了本錢,綢緞莊的貨物便低賤賣了出去,鋪子也不租了。
如今樓上樓下已經被打掃得干干凈凈,一批批嶄新的紅木桌椅在大堂里擺放得十分整齊,梅娘去后院一看,偌大的廚房連爐灶都搭好了。
梅娘知道是顧南簫在幫她,卻沒想到顧南簫連家具擺設都想到了。
金戈躲避著梅娘了然的目光,陪笑道“梅姑娘還有什么想法,盡管吩咐小人就是。”
自打今日顧南簫留梅娘一起吃飯,金戈對她的態度就越發恭敬,連自稱都從我”變成了“小人”。
梅娘客氣了幾次,他卻不肯改口,梅娘只得由得他去了。
“這樣已經準備得很周到了,讓你費心了。”梅娘頓了頓,又加了一句,“回去幫我謝過顧大人,等酒樓開張,還請大人多多光顧。”
金戈忙說道“那是一定,一定”
不用梅娘說,只要酒樓開起來,顧南簫肯定會經常來,他就自作主張幫主子答應了。
金戈帶著梅娘上下轉了一圈,把鑰匙交給梅娘,又送她回了梅源記。
梅娘拿出銀票,讓他轉交給顧南簫。
梅娘本想拿到鋪子再準備裝修新店的事,沒想到顧南簫辦事效率這么高,不但幫她辦好了一應手續,連桌椅爐灶都準備好了,那她這邊的籌備工作就得抓緊安排起來了。
于是這日晚間,他們關上大門,一起商量起新店的事。
梅娘先把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分配下去,韓向明負責采購各種鍋碗瓢盆,店里的日常用品和陳設等物,四九暫時代理掌柜一職,娟娘和云兒繼續負責梅源記每日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