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從白登之戰到馬邑之謀已經過去了六十年六十年來,大漢歷代帝王只能對虎視眈眈的匈奴人忍氣吞聲,以和親換和平,這口窩囊氣他受夠了
為什么秦始皇可以北擊匈奴,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而他作為大漢天子,卻要忍著那些蠻夷隔三差五來大漢的土地上蹦跶劫掠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高祖當年即位之初,大漢是窮,窮得舉國上下只湊得出三千匹戰馬
可在文景之治的努力下,大漢已經有良馬六十萬匹了
他受夠了那些蠻夷帶著草原青草和血腥的氣息,一次次踐踏中原人的土地,一次次屠殺大漢的子民
忍大漢可以忍一時,絕不能忍一世他做夢都想讓匈奴這群瘋狂的野狼,在他的手中被馴服
大漢如今不缺軍備不缺銀錢,缺的是蒙恬那樣善與匈奴人打仗的驍勇大將啊
元光六年春,匈奴人再次興兵南下侵擾邊境,他迅速判斷出,此時并非秋高馬肥之時,匈奴人處于戰斗力最弱的時期還敢冒險南下,說明躲在山谷越冬的匈奴部落糧草不濟
熊熊烈火在他胸腔燃燒著,他受夠了防御,他需要一次勝利的鐵拳,讓匈奴人知道大漢不再是任人欺辱的懦夫他迫不及待需要一場反擊匈奴的勝利,來打破匈奴人戰無不勝的神話,來喚醒國內畏懼匈奴的民心和士氣
他決定,要立刻發動一場縱深反擊戰不再是只在邊境趕跑匈奴人,而是要打到草原上去
就算這次失敗了,還可以嘗試下一次,下下次,直到成功,一定要成功
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并非如中原農耕之地聚居而住,他們通常是每個部落單獨出擊,打完搶完就跑戰前判斷他們可能會出擊的地點和主力所在,分路出擊,成了眼下漢軍對戰匈奴的主要戰術。
這一次,他命公孫敖從代郡出兵,公孫賀從云中出兵,李廣從雁門出兵,衛青從上谷郡出兵,各領一萬人各自迎戰。3
他固然做好了再一次被擊敗的準備,但在心底,也暗暗燃起渴望有一支隊伍不負期待、獲得勝利的星星火苗。
公孫賀一路沒遇到半個匈奴人影,鎩羽而歸;
公孫敖在匈奴境內遭遇騎兵,倉皇戰敗而逃,折損七千人;
李廣遭遇匈奴主力部隊,寡不敵眾全軍覆沒,被俘后他掙脫繩索奪馬回到大漢
此次反擊匈奴之戰可謂大敗,但讓他驚喜的是,從未讀過兵書上過戰場的衛青,竟能在擊潰侵擾上谷的匈奴騎兵后,率軍一路攻打至匈奴漠南祭祀之地龍城,斬獲七百匈奴騎兵歸來
接到消息的那一刻,他仰天長笑,“秦始皇有蒙恬,我大漢有衛青,抗擊匈奴賊子,足矣”
這一回,他封衛青為關內侯。
自高祖開創基業以來,大漢皇室屢屢被匈奴羞辱,先是高祖白登七日之圍,再是冒頓單于書信羞辱呂后,孝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十四萬騎兵踏著鐵蹄入關,一度打到靠近長安的甘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