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卷中劉徹獨尊儒術的做法,讓章臺宮的李斯面色大變,他站出來道,“陛下,這簡直是荒謬之道吶當年,正是孝公任用商君變法,大秦才能迅速崛起打敗強魏,收回河西之地而儒生只會空談誤國,他們那套假仁假義的紙上談兵,如何能擔當國之重任”
扶蘇正帶著醫士進殿來,聽到李斯之言,擰眉不贊成道,“丞相,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以中庸之道為處世原則,執兩用而中,無過無不及,我以為大秦也”
秦始皇沉聲道,“扶蘇”
他突然有些頭疼,還好劉徹不是自己兒子,扶蘇這種被儒生忽悠瘸了的傻兒子,一個就夠了
有大臣站出來勸道,“長公子啊,當年若無商君鼓勵農耕,廢井田,允許土地歸黔首私有,以授爵制獎勵多納公糧之人,大秦糧倉如何能在短短幾年就裝滿如何能厲兵秣馬一血前恥儒家如何能與法家相提并論”
另一位大臣站出來,“對商君以不別親疏,不分貴賤為號召,獎勵軍功,鼓勵黔首為國建功立業,咱們老秦人上了戰場,個個驍勇善戰寧死不退我大秦幸得法家之道起勢,斷不可改弦更張學那劉徹,放著陽光大道不走,非要過甚獨木橋”
秦始皇點點頭,“言之有理,朕奉行法家之志不渝”
跟文景二帝黃老無為的平和作風截然不同的是,劉徹擁有與生俱來的強悍性格和大開大合的行事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更像一位延續了嬴政鐵腕政策的繼承人,喜歡轟轟烈烈做大事,熱愛野心勃勃去冒險,他東并朝鮮,西征大宛,南吞百越,北擊匈奴
秦始皇正在任由醫士把脈,聞言難得微微露出些許笑意,大宛就是上回謠言里那個產汗血寶馬的大宛謝邀,朕雖然很想要一個為大秦開疆拓土的孩子,但不太想要一個為搶幾匹馬就要打仗的傻孩子。
劉邦一聽不高興了,嘀嘀咕咕抱怨道,“這話怎么有點不對味我老劉家的孫子,關始皇帝什么事徹兒明明是我劉邦的繼承人老子從中陽里一個混飯吃的,一路打贏項羽那世家子弟,降服四海諸王,得到大漢天下,尋得猛士守四方老子才是野心勃勃做大事的人”
蕭何忙安撫道,“陛下勿怒天音所言乃指國政綱要之事,并非代指其他。”
另一個時空的劉徹卻暗暗有些得意,仙人說我像嬴政的繼承人這算是來自仙界的夸獎吧畢竟他也是千古一帝呢我的謚號為武,說明我當皇帝期間大漢的武功非常厲害,畢竟,連打下天下的高祖爺爺都沒得到這個謚號呢,嘿嘿,突然有點懂“拉轟”是什么意思了
衛青衛青幫大漢策馬奔馳擊打匈奴的寶貝衛青,朕想死你了
他心情很好地吩咐公孫弘,“來,讓人把去病接進宮來,為他安排最好的膳食和騎射武術師父”
如今看來,神畫那無聊的謠言中既然提到了去病,說明他八成也是攻打匈奴的好苗子得趕緊接來宮中他吃好住好,提前為大漢培養人才,嘿嘿,你想編排我,反被我見縫插針揩到了油,那叫個舒暢
其實,劉徹本想繼續用法家思想來鞏固統治,因為,秦國確確實實是采用法家之術而迅速強大起來,他希望大漢也能迅速變得更強大但在當時的西漢,法家是十分遭人唾棄的,大家普遍認為,秦朝亡于法家之暴政。他必須尋找另一種被大漢眾人接受的思想
商鞅拍案而起,“一派胡言法家以法為準繩約束權貴庶民,以鐵血改革推行強國之道如何會讓大秦亡國”
嬴渠梁忙道,“商君,不必在意后世庸人之言君如青山,我如松柏,我嬴渠梁永遠跟著商君指的路走”
李斯眉毛都要擰成一團了,“妖言惑眾這個漢朝恐怕要在他手上亡國啊”
秦始皇陷入了沉思,大秦千年后竟亡于法家之道絕不可能
趙高看了看秦始皇的臉色,小心翼翼道,“陛下,后世所謂大漢之人實在愚蠢,臣以為,那劉氏賊人既然會造反,不如趁早將天下姓劉之人盡數屠光,如此一來,他們再也翻不起什么風浪”
扶蘇斥道,“荒唐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遷徙便是商君之峻法,也不殺無辜之人”1
趙高暗暗冷笑一聲,面上恭恭敬敬地給扶蘇上眼藥,“長公子教訓得是只是,您所言刑罰不中、無罪戮民,皆是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