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采納了他的建議,裁減二十多萬邊疆兵士卸甲歸田,不但大大降低了帝國的開銷,還為帝國帶來二十多萬青壯農耕勞動力,為開元時期的經濟繁榮也埋下伏筆
開元十年,張說結合初唐的均田制已遭受重大破壞、豪強土地兼并嚴重、導致適齡府兵大量逃亡的實際情況,提出改革兵役,全面推行募兵制,這項制度為當時的大唐解了燃眉之急,讓軍隊走向了職業化
但是,由于朝廷并不清楚各地藩鎮需要多少兵力,只好允許節度使自行招募,而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壞,失去土地的流民只能代代從軍于是,完全被節度使操縱命運的兵卒,從此只認將領恩威,不認朝廷天子,加之朝廷缺乏規范有效的文臣監督機制,這個制度也為大唐即將到來的災難埋下
伏筆1
開元十二年,張說帶著文武百官上書數千封,奏請李隆基前往泰山受天命,告成功,舉行封禪大典,次年,李隆基帶著浩浩蕩蕩的數萬人隊伍,欣
然從東都洛陽出發,重走祖父母走過的路,來到泰山腳下。
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登上的不止是泰山之巔,而是能比肩秦皇漢武的史冊之巔后世人客觀地評價,這一時期,在李隆基依貞觀故事治理下的唐朝,四方豐稔,百姓富足,米一斗不過三四文,他這個封禪,也算得上名副其實
此時的大唐盛世,就像杜甫詩中說的那樣,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還是那句話,最大的遺憾是他活得太久了2
李隆基目不轉睛地追逐著神畫中浩浩蕩蕩的封禪隊伍,旌旗招展,鼓樂喧天,萬匹馬萬余人綿延不絕,場面之壯觀浩大,絲毫不輸高宗爺爺當年封禪的場面
那年封禪的雄心和場景源源不斷涌進他的腦中,他覺得自己的血液在沸騰在喧囂著
他想大聲告訴仙人和天下人朕是上天認可的盛世明君朕絕不會帶領大唐走向滅亡朕才是大唐唯一一個能比肩太宗皇帝的君主
李世民嘆了口氣,疑惑看向群臣,朕實在難以想象,他既然開創出如此富足的大唐,讓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后來,又為何要把大唐折騰到仙人所言萬劫不復的地步既是同一個人,怎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差
魏征冷嗤一聲,“陛下,一個真正賢明愛民的君主,是不會耗費人力財力,搞什么泰山封禪的,君王得失自有民心和上蒼決斷再說,您看看神畫中,李隆基那奢靡鋪張浩大的封禪隊伍,這要耗費多少國庫銀兩臣若生在開元年間,定會天天上奏罵他
李世民若有所思點點頭,確實如此,天子所用,皆萬民供養,漢文帝沒有封禪,朕也無需封禪。
魏征這席毫不留情的話,把李孝恭等人正打算勸陛下也去泰山封禪的念頭給堵住了,沒辦法,誰
讓自家陛下就聽魏征那倔老頭的話呢
房玄齡暗道,姚崇宋璟那等賢臣,都在開元年間坐不穩位置,你魏征這倔老頭真生在開元,恐怕早被李隆基趕出朝堂貶去外地了,還想天天上奏勸諫呢
可張說沒想到的是,這趟原本能讓自己更進一步的封禪大典,因為他的跋扈招搖把各方人士得罪個遍,甚至李隆基本人,也對他趁機推恩惠及家人黨羽一事心生不滿,在
對手和皇帝的一致推波助瀾下,張說銀鐺入獄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