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寫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張九齡,是嶺南神童,也是滿腹經綸的狀元,他早年做門下省左拾遺就以剛直勸諫被貶。
被貶回老家的張九齡也沒閑著,他上書申請開大庾嶺路,帶人親自上場勘探指揮,修了這條被稱作古代京廣線的梅嶺古道,而后來,這條路成了宋朝躲避戰亂的移民南下最便捷的大道
如今登閣拜相的張九齡,儼然是繼宋璟韓休之后,開元年間的第三個魏征他提出的很多方針,比如,以王道取代霸道、施行仁政、輕徭薄賦,都跟魏征對李世民的建議一脈相承。可惜,這一回,他遇到的君主不是李世民,而李隆基依然會很快選擇放棄魏征
事情是這樣的,張九齡和李林甫入朝后互相看不上對方,一個認為對方是不學無術的奸詐小人,一個罵對方是假正經的酸腐文人,而前者的屢屢執拗勸諫,又讓李隆基早就心生不滿開元二十四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二李君臣默契地找到機會趕走礙眼的張九齡
一個叫王元琰的刺史被彈劾貪污,按例應當交付三司會審,哪知,張九齡手下一個素來耿直的中書侍郎嚴挺之,卷入了這次案情
王元琰的妻子找到嚴挺之哭訴,說自家夫君是被冤枉的,請求他幫忙斡旋查證原來,這個女人是嚴挺之的前妻。
也許是出于前夫的仗義之心,也許是對前妻舊情未了,總之,嚴挺之明知不該出手,但還是出手了接著,蹲在張九齡一派身后的黃雀李林甫也出手了,他命人把材料遞到李隆基面前,彈劾嚴挺之和上司張九齡徇私枉法。1
李隆基面上怒氣沖沖、心中大喜過望,順勢奪走張九齡的宰相之位,這一回,他半分顏面都不想留給,這位被后世稱為開元最后一位賢相的臣子那一天,他在貶黜張九齡的同一份詔書上,任命李林甫為中書令取代張九齡打臉這還沒完,很快,他又以張九齡舉薦的周子諒胡亂彈劾毀牛仙客為由,把張九齡貶去荊州當刺史2
魏征面上冷笑連連,心中不免在暗暗感慨,看來看去,這天下,像李二這般能長久容得下我魏征的皇帝,確實不多
話說,老夫以后再勸諫的時候,要不要對李二溫柔一點點捏
李世民怒拍桌子,接連送上門三個魏征他都不要,他到底想要什么樣的臣子朕的魏卿如此嫵媚,李
隆基果真是瞎了眼
魏征頓時老臉悄悄一紅,陛下,你倒也不必這么夸我
諷刺的是,這時的李隆基還不知道,十多年后,在倉皇逃往蜀中的路上,自己會淚流滿面地想起這個曾經深惡痛絕的人,而且那時的自己,會派人前往曲江墓前祭拜他,追贈他為司徒
因為,開元二十三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手下的大將安祿山貪功冒進,導致唐朝與契丹的戰役失敗,當時張九齡上書一再提醒他,安祿山此人眼神飄忽,面相奸詐,心不在大唐,日后必成大患,應當按律斬殺3
天寶年間的李隆基一把推開楊貴妃,朕逃亡蜀中安祿山張九齡當初是提醒過朕,說安祿山要造反,難道這竟是真的
高力士想到前些日子,安祿山剛送給自己的一大堆奇珍異寶,忙勸解道,陛下,安將軍對朝廷,歷來是有口皆碑的忠心耿耿啊再說了,這仙人此番盤點全在詆毀陛下,您的功勞比太宗皇帝還要強上許多,老奴想著,恐怕是仙人弄錯了
李隆基一想也是如此,既然自己不該上此名單,想來神畫提及安祿山之言也是假的,張九齡那老匹夫,朕會懷念他可笑
他摟著楊貴妃重新坐下,在靡靡的絲竹聲中,愉快地打起節拍來。
開元年間的年輕李隆基,看著畫面中老態龍鐘一臉頹廢的自己,心情同樣十分復雜,那個自己,到了晚年竟會昏聵到這種地步么
朕自登基便有凌云志,誓要爭當大唐唯一能比肩太宗的皇帝
他冷聲道,來人召張九齡進京再派人去各地軍中,找到所有名喚安祿山之人,盡數押來
李隆基趁機羞辱張九齡一事,讓朝中大臣敏銳地察覺到,昔年那位銳意進取、虛懷若谷的大唐皇帝已經消失了從此,大臣為自保再無人敢直言勸諫,至此,李林甫成了大唐唯一一位終身制宰相,在他十九載為相期間,李隆基也朝著驕奢淫逸的道路越行越遠4
客觀地說,李林甫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心機深沉,手腕狠辣,似乎天生就具備政客天賦,將朝堂權術玩得爐火純青,連安祿山這種稱霸一方手握重磅的節度使,在他面前也時常被震懾得冷汗涔涔總之,比起楊國忠那個一無是處的草包黑心宰相,李林甫簡直被襯托得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