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有一位叫李綱的大臣站出來力排眾議,率眾迎敵打退金軍可現在的大明,能遇到它的鐵骨忠臣嗎
朱元璋惡狠狠看著畫面中的大臣,跑個屁跑老子的大明,絕不能變成第二個大慫老子不服,老子不服
朱棣等人雖然先前聽到朱祁鈺會站出來力挽狂瀾,可此時此刻,他們依然期待而緊張地望向屏幕我大明,會出現李綱那樣的臣子嗎
幸運的是,大明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危險時,也出了一位同樣鐵骨錚錚的大臣于謙更幸運的是,大明還出了一位在關鍵時刻力挺于謙的代理監國王爺朱祁鈺
朱元璋邊扯了扯嘴唇想笑,邊熱淚滾滾而下,好好好秀英啊,咱老朱家還是有硬骨頭的兒孫嗚嗚
擔心明朝變成第二個南宋的朱棣和朱高熾,不約而同大松一口氣,朱棣啞著嗓子道,“好幸好他們是明白人,不能跑,這一跑,大明就變大送了
畫面中,吵得不可開交的朝堂上,儒雅清雋的兵部侍郎于謙,站出來冷聲打斷了正在力勸朱祁鈺南遷的大臣,諸位你們可還記得,當年太宗皇帝執意遷都來北平,是為了什么
大臣們漸漸安靜下來,紛紛朝他看去。
為了穩定北方邊防,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太宗貴為天子,尚且有如此壯志,你我既食君祿、蒙受國恩,又豈能聞風而逃,讓京師落于敵手,讓北方無險可守
有大臣哭著喊道,可我大明如今主力部隊全軍覆沒,陛下又被瓦刺俘虜,京師兵力不足抵抗那狼子野心的也先,士氣更是前所未有的低落,如此種種,留守京師只有死路一條啊
另一個顯示“徐埕”的大臣站出來,于大人吶,據我這幾日夜觀星象,發現大明氣數已盡,只有南遷才能躲過一劫
于謙轉頭看向他,厲聲道,“你們這種貪生怕死之輩,煽動大明君臣南遷者,居心叵測,該
殺”1
徐埕嚇得一哆嗦,可是
于謙的聲音充滿了整個大殿,鏗鏘有力,沒有什么可是諸位還記得南宋的教訓嗎那趙構登
基之時,明明北方大部分土地城池還在他手中,開封府、大名府、河南府也還在他手中,可他全放棄了,他全不要了,他要迫不及待逃去南方,最后,他得到想要的安寧了嗎沒有
“若是中原不放棄抵抗,總能蠶食消耗敵軍兵力,若是放棄抵抗,無異于為敵軍節省兵力糧草,直接將北方之地拱手相讓可是,放棄國家半壁江山,逃去南方偏安一隅,會等來什么后果在心驚膽跳中,等來草原騎兵輪番攻打,卑躬屈膝朝他們稱臣稱子,直至亡國
大明之興亡,系于諸君身上,請各位寧正而斃,不茍而全,抱著玉石俱焚的決心,與我一同守護北京
這時,留守朝中官職最大的吏部尚書王直站出來,”我愿與君共守北京,以死殉國另一位大臣商珞站出來,“我愿與于大人共守北京,寧死不降”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我愿與于大人共守北京,九死不悔
朱祁鈺哭著站起身,好好大明有諸君,京師可保矣從現在起,再提南遷者,殺無赦我愿與諸君共守北京,至死方休于謙現在既然代理兵部尚書之職,具體的布防事務就交給你來安排吧
所有人聽令京師保衛之事,一律聽從于謙指揮調配,不得拖延推諉
朱元璋拉著馬皇后的手,激動得老淚縱橫,那于謙真不錯,真不錯不過,他懂打仗嗎這個問題,也是縈繞在朱棣等人心頭的疑惑,幸好天幕很快來到于謙調兵遣將的場面畫面中,于謙拿著輿圖正在有條不紊安排,命兩京、河南備操軍赴京守衛
“命南京、山東兩地備倭軍赴京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