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二十三歲的新君李治在太極殿登基為帝,那位貞觀十二
年進宮、在李世民后宮鮮少有記錄的女主,即將在李治的后宮大放異彩,譜寫一篇屬于她的大女主新篇章
顯示著貞觀十二年的畫面中,一輛來自皇宮的馬車,在大雪紛飛中迎接年輕美貌的武瞾,她轉身安撫母親后,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馬車
也許站在李世民一個封建時代帝王的角度,他無法接受李唐江山被外姓之人替換但命運就是這么神奇,李治是他親手推上儲君之位的太子,武瞾是他親自納進宮的女子,這對被后世人稱為絕世c的,用行動演繹了什么叫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治和武瞾都是天造地設的組合
貞觀群臣頓時驚詫不已,紛紛以一言難盡的眼神看向李世民,陛下呀,先前我們知道您立的這位太子有位稱帝的媳婦,現在我們又知道,他那位媳婦,原來也是您宮里的人
李世民強行忍著尷尬,轉瞬又想道,稚奴,看來你果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耶耶信了,你絕對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小團子
不過很快他又恢復了冷靜,反正朕此生要用心培養承乾,絕不會讓兒子們為了皇位睨墻當然,若稚奴果真十分喜愛那位武氏,為他娶來倒也不是不行,我是寬容的耶耶嘛
劉徹八卦地對衛青眨了眨眼,嘖嘖,沒想到我那李大哥家的故事,竟如此豐富多彩衛青一臉尷尬地附和著,心頭暗暗詫異,未想到后世唐朝君王,竟能為心愛女子做到如此地步。
更巧合的是,武瞾的身世從某種意義上,跟長孫皇后極為相似她們同樣是續弦之女,同樣父親早亡,母親在元配嫡子的排擠中苦心拉扯著三個女兒不過,命運終究在岔路口拐了彎,把她們帶入截然不同的軌道。武瞾入宮后,被封為五品才人,據舊唐書職官制記載,這是一個侍候天子起居宴請、管理宮女紡織蠶絲等事的職位3
后世人根據她在貞觀年間接近空白的記錄和才人的位份推測,這位母親出身于高貴的弘農楊氏、自小飽讀詩書、更寫得一手好字、才貌俱全的女子,并沒有被李世民重視也許,這就是命運的神奇之處吧,她在為皇帝侍疾時,與年輕的太子一見鐘情,此時的她并不知道,這個眼中還泛著青澀稚嫩的男子,將來會為她多么遼闊、展示政治才干的舞臺
畫面中,在感業寺削發為尼的武瞾,正在暗暗發誓,“我今朝蟄
伏,來日必要飛登云霄”
很多大臣暗暗著急,此女狼子野心,留不得啊那個李治,真是糊涂的亡國昏君虧得先前還吹李世民有多厲害,治家都治不好,昏君
李治卻暗暗涌起一陣竊喜,這說明在媚娘眼中,朕才是她在世間最信任的男子啊,她果然慧眼識珠
后世史官寫武瞾時,總是不遺余力把她那點宮闈之事搬出來,以期打壓她的名聲,但我們來看看,如花似玉的宮廷女子在獲得寥寥圣寵后,就要被打發去寺廟,從此與青燈古佛相伴一生這條規矩,真的公平嗎她們是活生生的人啊,她們的生命,真該在日復一日的絕望中度過嗎
再者,古往今來,多少無道帝王同時寵幸嬪妃的姐妹親眷,李隆基娶兒媳更是世人皆知,這種時候,掌握話語權的男人卻惺惺相惜,一再使用春秋筆法遮掩,或把禍水推給女子,或是把重點放在男子的功績上這時的他們為何不站出來,長篇大論指責這些帝王亂了綱常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