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才盤點了幾位政治才能出色的奇女子,接下來要盤點的,則是那些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壯烈女將軍
隨著畫面的轉變,一位英姿颯爽的少女出現在屏幕中,
其實在后世,在這篇大家耳熟能詳的木蘭辭里,那位女扮男裝、代父從征的木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女兒,朝著夢想勇敢前進其實這是一首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的民歌,經過后世朝代多番改編其實木蘭不姓花,花這個姓氏,就是明代文學家徐渭在戲劇作品中編纂的,遺憾的是,截止目前,考古界也沒有出土關于木蘭的記錄
在縣城,不少自詡斯文的男子開始把自家妻女往屋里推,好了好了,進去給我多繡幾雙鞋襪,這種舞刀弄槍的女人有什么好看的
但這一回,有不少母親鼓起勇氣拉住女兒,大聲反駁道,他多,既然是仙人放給咱看的,就讓閨女看看長長見識吧
在農村,很多自小干農活、練出一身好力氣的女孩子開始兩眼放光讀書,她們沒條件也沒興趣,但若能讓她們習武,能像男子一樣去行伍中掙軍功,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啊,總比被胡亂賣給什么老頭或傻子強
但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如果南北朝時期的民眾沒聽過這位女將軍,又怎會突發奇想把她編進詩歌里呢今天,主播就來抽絲剝繭,看看木蘭到底是確有其人,還是純屬虛構
根據歷代文人考據,木蘭辭中的行軍之地黑山和燕山,與正史魏書記載柔然戰役的地點吻合,更巧的是,北魏實行府兵制,這是一種世襲的、兵農合一的軍制,通常是鮮卑農民被劃入府戶,免征賦稅,到了戰時他們就得出男子參軍,裝備、兵器、馬匹一切自備,從書中的卷卷有爺名到東市買駿馬,都能跟府兵制的情況對應起來1
再和北魏的社會環境結合起來,距離北魏很近的陳朝、智匠編寫古今樂錄時稱木蘭,不知名,可以推斷出,木蘭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的姓氏再次巧合的是,鮮卑族一開始當時一百八十姓氏,全是復姓,比如長孫氏、賀賴氏、賀樓氏等,后來,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才把復姓改成了漢字單姓而在北魏時代,強悍的柔然曾對它發起過數十趟大肆劫掠的戰爭
到了這里,真相已經呼之欲出木蘭,是北魏時期一位真實存在的女將,
她為保護年邁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女扮男裝上戰場,以驚人的膽量和過人的軍事才能,不但參與了一場長達數年的保家衛國之戰,還大勝而歸,可惜她因為女兒身,拒絕了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軍功,也未被記載在正史之中
那些剛剛燃起希望的貧家女子,一腔謀出路的歡喜頓時被涼水潑了下來,為何男子可以光明正大參軍,獲得軍功和獎勵,而女子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其實從木蘭的故事中我們就能看到,女性的責任和擔當、勇氣和實力,樣樣無半分遜色于男子,但在那樣的世道,在各朝各代為記載功績而著書立傳的正史里,有很多文官武將,很多才子書生,卻沒有幾個女子諾長的史書,裝得下成千上萬的男子,卻只容得下屈指可數的女子多少為國為民做出貢獻的女子,史書對她們的記載卻只有寥寥數語
秦始皇沉吟一番,在群臣詫異的目光中,吩咐蒙毅,你去找李斯發個文書,讓人去搜集各地有才能的女子名單,不拒文才還是武術,不論秦國舊人還是六國之民,也不論出身門第再讓李斯安排,設一批女官職位,先帶來咸陽考核一番,通過考核的就授予官職,待遇與升職辦法跟朝中大臣相同孟姑娘見多識廣,她大力支持女子出來做事,我大秦應當第一個響應號召
還是孟姑娘好,又讓朕找到一條薅人才的途徑,人才,朕的大秦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
有老大臣急忙跪下來,陛下,使不得啊若那些女子得了權勢便得意忘形,到時弄權釀出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