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和王氏都不識字,但是藥材名字的發音、形狀,熬煮的先后順序,卻都記得牢牢的。
“這是柴胡”
秋娘還有點不敢相信。
醫館里的藥材,怎么就出現在自己家里了
顧璋裝迷糊“原來它叫柴胡。”
烏眸中一片天真和澄澈,任誰都不覺得他是在騙人。
無憂無慮又懵懂地當了八年真小孩,顧璋這會兒裝小孩全無壓力。
秋娘臉上吃驚和歡喜交錯,期待又怕落空“小石頭這是你做的”
顧璋點點頭,理直氣壯地指著那日曬太陽的位置“我就在那兒洗的,奶和娘忘了嗎”
王氏、秋娘
那不是在玩泥巴玩草嗎
顧璋如愿以償,跟著秋娘踏上了去縣城的路。
二十里路,如果只有秋娘自己,她可能就走去了,雖然要兩個多時辰,但是不要錢。
但是帶著顧璋,她選擇花錢坐牛車。
在路上,秋娘都還覺得腦子有些懵懵的。
那日她分明看到是綠色的一堆草,怎么就變成藥材了呢
但是坐在搖晃的牛車上,她的心也忍不住開始搖曳起來。
真的太像了
即使是小兒玩耍弄出來的,但是她還是忍不住期待,萬一就是這么巧,這些被采藥人把持的方子,被碰巧試出來了呢
涼風吹了一路。
秋娘都沒完全冷靜下來。
顧璋趁著她情緒波動,大膽提要求“小石頭賺的錢,可以全都用來買好吃的嗎”
秋娘沒什么防備,她今日本來就打算給顧璋買點好吃的,隨口就答應“行,等會兒你自己挑。”
秋娘這時都還覺得沒什么,畢竟小背簍小,最后做出來也就三斤多,也就和家里的一只雞一樣重。
秋娘操心家里的糧食操心慣了,幾十斤起步,三斤在她眼里,確實渺小了點。
她考慮的,是未來家里說不定能多個穩定的進項,可能還是個掙錢的法子。
就像是殺豬、磨豆腐的本事,可以當作家里的掙錢方子
顧璋趕緊拍板“那就這樣說定了”
秋娘瞅了他一眼“還怕娘賴你的不成”
“什么35文一斤”
在聽到價格的這一刻,秋娘真的想賴掉了。
當娘的面子算什么金錢腐蝕了她的良心
要知道,農閑的時候,村里男人到縣城里來做力氣活,一天也不過2530文。
她接的這一批活,是給絡子店里做盤長結。
工錢是1文三個,干完農活回家做,家里沒活的時候抽空做,做了整整大半個月,也不過一百文。
而她記得那個小背簍,也記得兒子跟玩水似的,慢悠悠地在那里擺弄。
看起來跟玩似的,結果就35文一斤
秋娘做了心理準備,告訴自己不管多少錢,都要冷靜,但是此刻,聲音還是控制不住地變大。
薛郎中的小兒子還以為她不滿意這個價格,解釋道“這個價格很公道了,哪家都是這個價格。如果您下次來,還能有這個品質的話,我們都收,多少都要。”
秋娘頓時心中涌上一股狂喜。
雖然和她從醫館買藥的價格差了許多,但是做生意就是這樣,人家開門做生意是要掙錢的。
她做的盤長結,鋪子里賣18文一個,但是她做三個才一文錢。
雖然有鋪子出原材料的因素,但是這樣對比下來,賣藥材實在是太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