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后院。
顧璋面色肅然,手里拿著一塊塊木材拼接。
顧老爺子最近挺累的,但是聽說能將河里水抬高,還能自己流到田里,還是滿懷期望的打造出了顧璋要的材料。
顧璋其實也沒十足的把握,畢竟這玩意他只在書中見過。
在畫圖的時候,如果不是參考了系統商品界面的小圖,他都不一定能畫出來。
但其實懂得了原理,也不算太復雜。
水槽和刮板深入水下,然后通過人力、水力、畜力、風力等作為動力,帶動木鏈不斷轉動。
這樣一圈圈刮板,就能順著水槽把河水提到岸上。
雖然只能抬水一兩米高,但是制作起來相較于十幾米到二十米高的大型水輪車來說簡單不少,畢竟流經永河村的河流并不太低,不需要抬升水四五十米高。
顧璋黝黑的眸子盯著每一片零件,腦海中不斷浮現和完善龍骨車的構造和原理。
水槽是最先拼接好的,再然后是中間的翻板,這便是運輸水的通道了。
緊接著是一前一后兩端最重要的部分,前方要陷入水中的u形翻板,陸地上的大輪軸需要連接拐木,以便踩動。
顧璋往后退了幾步,檢查幾遍,見沒什么疏漏,就實了起來。
“咔咔咔”
因為時間趕,結構簡化了些,做的也粗糙,轉動起來,頓時就發出咔咔咔的聲音。
不過都是真材實料,結構也沒大毛病,就這么“咔咔咔”的正常工作起來。
顧璋滿意點點頭。
最后裝上了家里兩根擱置木頭組裝成的粗糙木架,讓龍骨車上端可以固定在河岸上。
兩個時辰的工夫,一個看起來東拼西湊,破破爛爛的長條形木頭架子,就傾斜著架在顧家后院,遠遠看去,確實酷似龍骨。
“小石頭,這就是你說的可以自己提水的車”
顧大根、秋娘、顧老爺子大汗淋漓的從外面回來,一人拿著一個粗陶海碗大口喝水。
目光卻一眨不眨地看向顧璋旁邊的“木頭架”上。
“這是早上我留下的那一堆”顧老爺子都不敢相信,這個大家伙,竟然是他這兩日做的那些木片木板木棍。
聽見動靜,顧璋也過來端起水喝了一碗,這是他特意燒開了提前涼在這里的。
顧璋道“就是爺爺你做的那些拼起來的。”
龍骨車聽起來復雜,但實際上重復的結構很多,長條水槽用最簡單的榫卯就能拼成,木板還能用作翻板,木棍作為翻軸。
也就細節和關鍵的地方多費了點功夫。
顧璋對這個龍骨車還是挺滿意的,如此缺少材料的情況下,還能有這個樣子,起碼能打個及格分吧
他問道“咱家今日田澆完了嗎”
顧大根用剛剛浸過涼水的汗巾,擦了擦臉,他道“還有最后半畝,吃過飯再有半個時辰就夠了。”
“那咱們吃過飯,直接去試試這個龍骨車。”
若是今晚下水沒問題,從明日開始,就不用這樣來回多次挑水了。
尤其是那兩畝開荒得來的地,位置不好,每日澆灌最累人。
顧大根擦臉的毛巾掉在地上,今晚就去試一試
這這就好了
顧大根猶豫的看向頗為“凄慘”的木頭架“這東西能讓水自己流到田里”
顧璋指了指角落里放滿竹筒的小背簍“再加上那個就可以了。”
可以了
小石頭竟然真的做成了,像是神仙一樣,能讓水自己往田里流動的東西。
就是這個模樣,磕磣得有點超出人的想象。
一直到吃完飯,顧家人都頻頻看向龍骨車。
就連往日舍不得吃的細糧,都沒怎么嘗出滋味,處于不敢相信的余韻中。
吃完飯,顧璋就拉著顧大根的手,將他帶到龍骨水車前“趁著天沒黑,咱快點吧。”
木架撐起了龍骨車的一端,拖著走很方便,顧璋還道“等良田弄完了,咱還可以換距離開荒的那兩畝地更近的取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