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一畝出了接近兩石的小麥”
“這怎么可能,是不是把另外幾畝的混過來算了”
“同樣是一畝地,我家每年都出一石三斗四斗,怎么種出的兩石”喊這話的村人,眼睛都要瞪出來了。
“德貴叔去年也才收了一石六斗吧”
各種聲音混在一起,讓人只覺得耳邊鬧哄哄的,一股熱氣從腳底板直沖腦門,臉都瞬間充血通紅。
燕先梅呆愣了片刻,轉身問身邊的隨從姜武“你聽清楚沒”
他沒老農的眼力,那日只覺得收成肯定好,怎么也沒想到,可以好到這個地步。
他為官多年,途徑多地,只在北方肥沃的黑土地,聽說過這么高的產量
燕老暫時將知己拋在腦后,趕緊道“姜武,你趕緊看看,是哪戶人家。”
姜武根本擠不進去,他干脆退后幾步,嗖嗖兩下爬上了曬谷場里高高堆起來的麥秸垛。
“是您上次買圖紙的顧三樹家。”姜武從高處一躍而下,穩穩落在地上。
燕先梅當機立斷“等會兒他們往家里搬糧食,我們就趕緊去他家。”
人群里。
顧方正維持了好一會兒秩序,才終于讓激動的村人暫時停下來。
他喊道“等我算完,大根你把糧食運回家。其余每家留一兩個人等結果交糧食,其余人就都可以散了。”
他一開口,大伙紛紛催促“村長你算快點。”
偏偏村長算學也沒那么好,平日里慢慢算,都要驗算兩三遍才敢確定往紙上寫。
大家伙也覺得花那么長時間正常,從不催他。
這會兒都有些著急了,還有些人偷偷打發妻子或者兒子回家拿禮物。
村長越被催越算不出,難得暴躁吼道“急什么急,給我安靜點。”
秋娘也沒想到這么高,她怕村長算錯,多交了糧食,走到顧璋身邊“小石頭,你也算算。”
顧大根聽見秋娘這么說,也點頭附和道“小石頭你也算算,算完看和村長的一不一樣,就知道你算的對不對了。”
顧璋
百位數除以十五,這種小學數學題,他閉著眼都不會算錯。
誰讓他現在才八歲多,顧璋無奈掰起指頭算起來,當然,這個手指頭只是做給人看的。
其實并沒有到兩石,準確的說是一石九斗五升,只不過稱的時候,最后五升肉眼可以忽略不計,這才看上去像是兩石。
按照十五稅一,就是1斗三升。
顧璋算好了他也不急著說,等村長算好。
顧方正也知道他在算,他想著,如果兩個人是一樣的,他就不用再驗算了。
便開口問道“小石頭,你算的是多少”
顧璋這才道“1斗三升。”
顧方正挑挑眉,還真算對了。
他默默將其寫在書冊上“下一畝地。”
只有收成最高的才是這樣一畝畝稱重的,其余人都是所有一起稱,算一個總的數。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哪一畝地里的種是最好的,幾乎全村人都會帶著糧食和薄禮,去用自家種的糧食,去換麥留種。
誰都想換收成最高的那畝地產的。
“這就換了所以小石頭算對了”
“小石頭什么時候這么厲害了,都會算稅了”
顧家六畝地,四畝地一一稱量,開荒的兩畝因為過了三年免稅期,也合并一起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