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也有2石3斗”
武港村的百姓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排隊等著稱。
“糧食裝進袋子里,我就知道肯定不低”
“我就說,這么好的麥子,還有小農神大人親口說的兩石,讓你別天天瞎操心,擔心到最后,看吧都是白擔心”
府城的官員一畝畝產量記錄著,除了產量之外,還記錄了品相、稻穗數、晾曬前和晾曬后的差值
從京城下來的官員,也邊記錄邊心中驚異,看著坐在一邊,又是喝茶、又是吃村民曬干的山里果干的顧璋,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懷疑。
流傳在寧都的傳言,莫不是真的
顧璋在曬谷場邊上,這里有一處村民特意搭建的草棚,棚下有陰涼,陰涼處還放了一些藤椅,凳子。
他還帶了一瓶神仙水,覺得熱了,就給自己身邊灑一灑。
過得可謂是享受無比。
“我怎么瞧著你好像不太激動”蕭學政在前面看了許久,有點渴才回來這邊喝杯茶,他見顧璋心定神閑地坐著喝茶吃干果,好奇道。
“但凡良田,農戶好生耕作,畝產均產可以達到兩石,這可是驚人的成績”
顧璋笑著看曬谷場上的熱鬧和喜悅,聽到蕭學政這話,他正準備回答,一旁有人搶先道
“他家鄉都開始嘗試3、4石的畝產了,自然不會對眼前的產量激動。”戎銳道。
“想必早就胸有成竹,只等待這日到來而已。”席文林也接道。
“過獎了。”顧璋說,“能看到眼前豐收盛景,我自然是心中愉悅的。”
他也切實感受到寧都百姓的變化。
從麥子一天天要收成起,寧都府的精神風貌一日比一日好,連路上帶笑的人都多了。
他走在這樣的寧都府城中,都時不時會感覺如沐春風的喜悅和熱情氛圍,心中自然是高興的。
如當初料想的那樣,作為以農耕為主的大國,糧食的增產對百姓的激勵是最大的,卻又不僅只對農人有幫助。
眼見著糧食充足,大伙都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便覺得幸福滿足,對未來帶著無限的憧憬和期待。
百姓有了錢,連帶著一環環的人,都能掙到錢,都覺得日子松快。
許多京城來的大儒,心中所疑所驚,都在親眼見到豐收這一場景后,覺得了然。
燕老更瞇起眼看著武港村村民瘋狂慶祝,眼睛里都醞釀著水汽。
這就是他最憧憬的東西,如今竟然在致仕后,回鄉養病的暮年看到了。
他感慨“民之大事在農,農興則萬物興。”
正感慨著,懷念著,燕老突然打了個激靈,覺得周身一涼。
顧璋正坐在他旁邊,往周圍灑神仙水,還問“怎么樣舒服涼快嗎”
燕老感懷的情緒頓時消散,哭笑不得“你倒是自在。”
“我又不用去收麥子,我當然自在”顧璋笑著說,還接他的話道,“也不一定非要是農,無論有啥掙錢的門道,反正百姓日子好了,一切都會跟著好起來。”
永河村在有了山里藥材的營生之后,也是整個村都不一樣了。
整個曬谷場都飄蕩著歡呼雀躍的聲音。
“咱家足足多收了四石糧食,再攢個幾年都能重新起一間大房子了”
“我合計了下,手里有了余錢,可送咱家小寶去讀書,認幾個字,他從小聰明,指不定能在府城里討一個好差事。”
“等糧食賣了,咱就帶爹去看看郎中吧他胸口都疼了好些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