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璋的位置,就在第一排正中央,正對皇上龍椅下方。
這位置說好也好,能被皇帝瞧在眼里,說差也差,如果心理素質不好,還真有發揮失常的可能。
顧璋自然是不緊張的,他本身對皇權就沒有這個時代人天然的敬畏,更何況按照目前的情況,只要他不作死,老老實實完成殿試,狀元之位十拿九穩。
連京中百姓都能想到的事情,他當然心里清楚,更何況這些年下來,他早就對這些考試和考官免疫了,他在會試時發著燒都能考過,如今殿試再加一層皇帝個人喜好濾鏡,有什么好緊張的
顧璋不僅不緊張,這會兒還能分出心神,琢磨上頭皇上的聲音,到底為什么感覺耳熟
如果在別處聽到,他可能一下就辨認出來,是他那位“苦尋不到”“落榜的廣宇兄”,可大殿之上空曠有回音,而且明盛帝此刻聲音威嚴,與微服時輕松笑談的聲音有些不同。
顧璋一時間,還真沒想到聲音為何熟悉,他想著要不要抬頭看一眼。
猶豫了下,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主要是前頭還有臺階,想要頭不動,只動眼皮往上看,太像是翻白眼了
他在心里默念,“好奇心害死貓。”“聰明人不做虧本買賣。”“以后看的機會多得是。”
默念了幾遍,蠢蠢欲動的心這才被壓制下來。
大殿之上。
除了主持殿試的官員、司儀,還有許多等會兒擔任閱卷官的大臣,這會兒正挺直腰桿站在兩側。
這些大臣中,顧璋不認識幾個,但好些人,已經對顧璋的名字耳熟能詳。
在朝中。
今兒聽到“龍骨車汲水促某地增產緩解百姓旱情之勞苦。”
明兒聽到“寧都畝產增至2石。”
后日又聽到“邊關改裝的戰車破敵方騎兵陣。”“寧都麥田畝產已破4石。”
樁樁件件事里,都有顧璋的名字。
聽得多了,想記不住都難
更別說不只是朝堂之上,回了家,小兒滿府邸玩鬧的玩具、后院女眷愛上的消遣卡牌、還弄了個被炒到天價神秘至極的神仙水
年僅十六歲,就連中五元,站在這兒參加殿試,大臣們更是感覺到顧璋十分不一般。
尤其是知曉會試內情的,例如蒙宗等人。
蒙宗想到明盛帝暫且壓下,暗中派人去重算“柳州稅收”那道考題真實對應的宜縣稅收,忍不住暗暗心驚。
還沒入仕呢,不僅有了許多官員一輩子都沒有的成就,還讓御史臺、禮部、戶部三個并非邊緣小部門的實職都為之而動。
這可不是往年殿試那些初出茅廬,日后前途還不一定的貢士,小小年紀就簡在帝心
即使整個大殿之中,再沒有一張更年輕稚嫩的面孔,但誰也不敢把顧璋真當成小孩來看。
他們不約而同地,暗中將打量的目光投向顧璋,就連在顧璋旁邊,往日在京城名氣響亮家世不俗的祝子瑜,也沒能引起一點注意。
現場的安靜,一直維持到司儀從皇上那領到了試題,負責分發考題的小官將考題發到諸學子案桌之上。
吉時響鼓,殿試正式開始。
顧璋拿到題,仔細看了看。
本朝鄉試、會試題量都大,難度也大,到了殿試這一關卡,反而沒那么復雜了。
只有皇上親自出的一道題,是以莊嚴的文體寫成的策問。
以“朕惟”開頭,大意是“爾等能考中貢士,是天下的人才。如今參加殿試,回答朕的問題,希望能暢所欲言,不要有顧慮,坦率地寫下自己的抱負和想說的話。”
緊接著就是皇帝出的問題。
學子只需按照心中所想,寫出一篇兩三千字的文章即可。
午時前交卷,幾百篇文章,考官當日花一兩個時辰就能閱完,下午就能出結果。
顧璋一看題,樂了。
雖然題目講了不少,但可以概括為“田糧之本”
這不是正對他的路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