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什么”明盛帝邊寫圣旨邊問,他還真好奇顧璋會要什么,莫不是錢財臭小子雖然會賺,但花得也大手大腳的。又或者是吃食剛剛陪他用膳的時候,饜足得眼睛都瞇起來,跟個小饞貓似的。
顧璋認真道“臣想替母親求一個縣君之位。”
明盛帝沒想到會是這個,他擱下筆,有些狐疑問道“我記得你母親有誥命在身,俸祿和地位比縣君更高。”還是他親自封的。
誰家求賞賜,反而往低了求
誥命自然好,但都是依附家中男人的,品階不會比男人官職更高,也無實際的權利,只是有俸祿和地位,在京中的話,還能受到太后、皇后的召見。
有高階誥命的貴女能經營手下嫁妝鋪面,打理營生,但是這些財產,也都是掛在家族名下的。
顧璋原本也是想走這條路,倒是入了翰林之后,在翰林藏書里,看到了另一條路。
翰林書冊中記載,宣朝開國皇帝在世的時候,曾有一大將軍之女自幼生在邊關,繼承了其父的天賦,能征善戰伴作男裝立功無數,在大捷得知此事后,先帝非但不惱,反而還賜予她爵君的封賞,讓她可繼續領兵開疆拓土。
往下還有郡君、府君、縣君、鄉君
在開國時,女子獲得這些封賞的人不多,但也算不上少,隨著時間流逝,如今越來越稀有,甚至許多人都不曾聽過。
顧璋認真道“臣兒時家貧,還體弱多病,家中連粗糧都要省著吃,春日里家中頓頓都要吃野菜,這樣的條件下,家中還供養臣吃細糧雞蛋這些金貴吃食,全靠母親撐起全家。”
顧璋說起兒時的事情,都還覺得歷歷在目,秋娘帶著他走一十里路去縣城交活,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給他買細糧,秋娘努力習字算賬,在府城開雜嚼鋪子時渾身滿是干勁兒的模樣
“因為怕入了商籍,怕礙了臣科舉之道,便默默將喜歡的事壓在心中。”顧璋覺得秋娘來了京城后,反而沒在府城快樂了。
其實顧家人都是,京城權貴太多,隨便扔個板磚都能砸到某世家公子,見過路上囂張的紈绔,見過冷聲喝退擋路人的華貴馬車和帶刀侍衛,很難不對威嚴的皇城生起敬畏之心。
顧璋都打算好了,三年翰林散館之后,他不留京,他要外任去地方,廣闊天地更自在。
“你倒是個坦誠的,”明盛帝定眼瞧著眼前少年“不怕朕起疑心”
官員本就權力大,若本人或者家眷還能經商,尋常商人哪里競爭得過官官相護,以商掩貪,后患無窮。
明盛帝還從沒開過這個口子。
顧璋聽明盛帝都這樣直白問了,頓時理直氣壯道“不怕,我若想掙錢,不需要經商也能掙到。”
怕什么,跟調查戶部那樣靜悄悄的才可怕,都這樣問出來了,還怕他才是傻
明盛帝被噎了一下,這倒還真是,臭小子腦子機靈,隨便想個點子,錢大把大把的掙,花起錢來,比自己這個當皇帝的都大方
其實他也很難對花了心思照看大的少年起疑心,尤其是看著顧璋澄澈如水的烏眸,懷疑的心都還沒起,腦海里就浮現顧璋為維護他爹弄出神仙水坑人、還在府城為支持他娘經商,不惜放下身段去鋪子里當小一幫忙,同時調笑自己為口吃的乖乖聽話的事。
若是旁人,他肯定要思量一番,有些懷疑,但這話從顧璋嘴里說出來,反倒就像是他這個人能說出來的話。
明盛帝其實心中已經有了應下的打算,但他嘴上卻道“也不是不能考慮,就看你差事辦得如何。”
沒一根胡蘿卜在前頭,他還真怕自己接不住顧璋一套套洗腦的歪理,也拿捏不住滑頭又愛玩的小子。
“我就知道皇上英明神武”顧璋熱情的把明盛帝一通夸,那些膩歪的詞就跟不要錢一樣從他嘴里往外冒,就好像明盛帝已經同意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