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岔五入宮也是來匯報戶部那邊進度的,即使來蹭飯,他也是樂意的,怎么就諂媚逢迎,巧言令色,阿諛奉承了
瑤光不氣他就是好的,從未阿諛諂媚過
還有頭前那些事,竟然也都被一股腦都變成了參人的罪名。
想到顧璋說過的那些話,明盛帝氣得冷哼一聲,把他聽聞顧璋說法后,就命大理寺整理的京城及附近案件、治安情況的折子拿出來。
他還將京城的各種數據、寧都稅收提高的情況都在早朝上公之于眾,而后便將怒斥了御史臺參顧璋的御史大夫們一頓,說分明是他自己想去的美食節的,難道他這個做皇帝的,要在皇宮中坐牢才行嗎說顧璋做的分明樁樁件件皆是功績,身為御史臺言官卻只看表面,不及里層,還沒個十六歲的少年看得明白
御史參人折子上的每句話,都能成為明盛帝斥責的點,他把御史臺上上下下訓了個沒臉。
御史臺“”
他們難道不是一直這樣嗎
只要不符合德行,或者察覺到某官員可能有問題,就直接上折子參人,若冤枉了,就讓人寫折子為自己辯解。
要是樁樁件件全都查實查清,他們還做什么言官,直接變身包公當大理寺卿好了
他們是言官,不是探案的啊
從前怎么不見皇上您發這么大的火
御史臺的官員被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通,這回是真想通了
日后顧璋只要不做踐踏律法,殺人放火這樣的事情,即使把天捅了個窟窿,那也是萬萬參不得的
即使噴皇上,也比噴那小子強
顧璋平日里是不需要上早朝的,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事情都已經結束了。
他其實心中有些感動,不過面上還是嬉皮笑臉對和他提起此事的燕先竹道“沒想到皇上還真挺信守承諾,我還以為他答應護著我是玩笑話呢。”
畢竟連皇上本人都被噴得改了主意。
燕先竹“”
他怎么覺得,這小子還真有點御史口中巧言魅君的潛質
翻過年去。
開春后不久,顧璋和戶部官員們,就將所有關于新賬法的規則,以及推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方法全部商討確定下來。
這天注定是個讓滿朝文武都銘記的日子。
許多官員對顧璋的印象,都是好說話又總笑瞇瞇的,總之是個聰慧至極,卻又愛吃愛玩愛享樂的小少年。
甚至偶然會因為太過活潑,太過與眾不同的跳脫,忘了他的聰慧和敏銳。
但這天,伴隨著小太監的高呼聲“宣翰林修撰顧璋覲見”
視線中,身著莊重深色的官服顧璋,領著一眾官員,向金鑾大殿正前方走來。
少年身形挺拔,眼神異常認真嚴肅,周身所攜威嚴肅穆的氣勢,與過于年輕的面容,形成了一股迫人的割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