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樹爺爺肯定好高興,天天都有好吃的可以吃”
“幾千兩的房子,肯定可以換好多好多冰糖葫蘆吧”
“我好好念書,也和顧璋哥哥一樣考狀元,以后帶爹娘爺奶大伯也都去京城,我們也去看戲,聽曲”
大人們聽得直笑。
村里和顧老爺子同歲的老人們,有關系好的笑罵“這嘚瑟的口氣,一聽就知道是他說的。”
也有原來關系平平的,如今眼里露出點羨慕和感慨“三樹這輩子可是享福了。”
誰能想到呢在村里被取笑了大半輩子的顧老嬢,臨到了卻享受這樣的富貴。
虎頭接著念王氏、顧大根、秋娘的內容。
王氏可不會炫耀自己手上攢了多少錢,反而有些念舊,關心家里的青磚大瓦房,家里供的菩薩,惦記著村里的許多老姐妹,即使原來相處沒那么融洽,畢竟幾十年的交情,隔得遠了,自然也就念起大家的好了。
“她說以后有空要回來看看我們”
“真的嗎真的嗎”
才剛出生七八年的小孩們,也都伸出小手拽拽家中疼愛自己的長輩“顧璋哥哥也會回來嗎”
他們從小聽著顧璋的故事、每每吃白面的時候都會聽長輩回憶從前的苦日子,還玩著顧璋做的玩具長大,心中早早勾勒出了各種不同的“威風”形象。
喜氣洋洋地繼續聽信,秋娘倒是干練,沒那么多絮叨,不過她在信里說,她打算在顧璋外放后干點什么,若是村里有機靈、膽大心細的小輩,無論男孩女孩,要愿意出來闖的,她打算帶兩個走。
這話頓時激起千層浪
“府君是個什么官我家春花樂意去。”
“我就說秋娘厲害,原來能撐起來一個家,這會兒都這么有錢了,還不樂意歇著,還想掙錢”
光是讀信,都足足讀了一個下午。畢竟讀幾句,大伙就要討論討論。
不過最高興的,還要數顧村長家。
有顧璋專門買的賀禮,還有一本他從黎川那討來的謄寫版的筆記。
誰都知道寧都府城里,有一套資料賣得特別好,但那只是針對考舉人的,如今顧璋送回來的,卻是從科舉之初,一直到最后高中進士的學
習路線。
顧方正捧著書,
聽著虎頭的解釋,
手都有些顫抖,雙目喜而含淚“咱顧氏一族,日后也有根基在了”
永河村因為收到顧璋的信,熱熱鬧鬧了好些天,比過年時都熱鬧,更有顧方正站出來主持,想從小輩們里挑出機靈的,好的,能去秋娘那兒幫襯一二。
一河之隔的大豐村,就顯得頹敗多了。
盡管從征兵那事之后,顧璋就沒再做什么。但他過得越好,威名越盛,無論是周圍十里八村的百姓,還是新任知縣,對大豐村的態度就越微妙。
顧璋對這些都不知情,他最近專心編寫“期中考”“期末考”試卷。
沒錯
就是和已經寫完了的高等算學配套的測試卷。
出題坑人,這么美妙的事情,讓他都有些樂不思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