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璋這段時間,為了了解邊關情況,時不時拿著戶部的賬本,往兵部跑,名為“核驗”“請教”,實為打聽邊關的情況。
不打聽還好,這一打聽,言語之間說得頭頭是道,糧草安排井井有條,言談之間都透著針腳綿密的布置和考量。
萬剛起初還不樂意配合,他一個尚書,怎么還要配合你小子的核驗這不是浪費工夫嗎總把人打發給下頭的人去應付。
但聊著聊著,就舍不得把人打發走了。
這分明是個在兵部搞大后勤的好苗子
日后好好培養,再攢攢經驗,等年紀大些也不跳脫了,性子也沉穩下來了,妥妥的兵部尚書接班人
萬剛不由嘆息“方才顧瑤光說得那么慷慨激昂,少年拳拳報國之志,我如何忍心勸阻”
才不是聽得熱血上頭了,他又不是小年輕了不是
工部尚書竇天工也唏噓“年少宏圖遠,日月貫豪氣,瑤光年紀雖小,但此番氣魄實在動人。”
兩人并肩而行,順著宮道往外走,嘴里的話說得正氣凜然,十分漂亮。
可心里都不約而同感嘆實在是暴殄天物這等猶如神來之筆的靈通才智,就該留在京城施展才好
等消息傳入百姓中的時候。
也引起了不小的響動和議論。
首先是各類做美食的,上到總得到小夫妻倆一擲千金的酒樓,下到路邊美味小攤販。
“顧小狀元怎么就要走了”一家家掌柜的都有些嘆惋,顧小狀元來京城這兩年,他們這些做吃食的,不僅掙得多,而且名氣也打響,熱鬧得很
前有食神鬼斧打響京城菜肴美名,后有美食節比拼,揚了許多大廚、美味技藝小吃的名頭,再還有“大宣第一日報”里的美食版塊。
他一句話,一個“美味”的評價,就能讓店家名氣大增,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餐飲行當的,誰不把顧小狀元當作財神爺
醉仙樓的掌柜心痛地罵道“怎么要走了呢”
酒樓中的食客也紛紛感慨。
“是啊,有顧小狀元在的日子多好玩啊。”
“現在回憶起來,好吃好喝好玩,樂子不斷,感覺日日都新鮮,還真有點舍不得。”
門口路過的賣貨郎,也不由暗暗點頭,回去就和家人感慨,說還真有些舍不得“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明明日子還和往前一樣,沒什么太大的變化,但是手里銀錢就是富裕了些,日子也好像變得有盼頭了。”
一些與顧璋沒什么太多接觸的官員,看到京城百姓這番議論,都不由心中暗驚。
就頭兩年,二品大員蒙宗外任,再往前數數,各種官員被派去各地當欽差、當學政,做各種事,從沒有鬧出這么大的動靜過
顧璋一五品翰林學士,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顧璋對這些還不太清楚。
出了宮他先去工部下屬的一個秘密工坊,取了鍛造的好的一組淺色透明度高的琉璃片。
說是一組,但是因為成功率不高,一共也只有十一片,等他打磨好,按照最合適的搭配好,也就出了二副望遠鏡。
望眼鏡的倍數也不一樣,他手上最先做出來的那副倍數最差,其余二副中,一副也只是稍微強點,另外兩副則明顯更好。
他將最好的那副隨身攜帶,另外二副放入箱籠之中,用柔軟的布料好生包裹,秘制鎖扣牢牢鎖住。
顧璋走出門去,屋外燕芷也領著丫鬟們收拾行李。
“這個別帶了,好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