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璋好好翰林學士不當,忽然請命來剛赤府當知府,這個讓許多人困擾的問題,倒是有了個全新的解釋思路。
會不會是他猜到邊關不穩
薛將軍心中百轉千回,決定多往匈奴那邊派幾個探子,嘴里卻說起了另一個話題“京城那邊回信了,打造提取酒之精華的器皿已經制作完成,荊醫官那邊如何了”
薛見雷皺眉“聽說在單獨的小隔間里,弄了一堆發霉的東西,說是研究瑤光那小子提的一種藥。”
這想想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那可是發霉的吃食,吃了會鬧肚子,甚至會死人的,竟然能做成要往傷口上用的藥
薛陽朔神色也有些難以接受,不過猶豫道“可,他是顧瑤光。”
就這三個字,似乎就代表沒什么不可能的,薛陽朔頓了頓“也許是以毒攻毒”
難道和匈奴的臟東西,比比誰更臟嗎
父子三人針對邊關最近的大事,聊了許多,再回頭一看,總結一下顧璋,走到哪里熱鬧到哪里,走到哪里禍禍到哪里,樁樁件件都和他有關系。
日日枯燥無奇的邊關,竟如注入了活水一般,隔幾天就有新鮮喜悅的熱鬧事。
不僅熱鬧,還有大用處
薛見雷肅眉“這小子給軍營帶來不少好處,可好些對他在文官一路上的晉升沒什么幫助,譬如這個訓練的冊子,神藥,還有不能外露的千里眼”
雖然有些折騰了些,但是真的有大用
甚至細細數來,還有些吃驚,怎么才來不久的功夫,竟然有這么多事可以說
薛將軍想了想,安排道“除了千里眼,你給大宣第一日報人物篇,寫篇文章,至于內容分寸,見雷你自己把握。”
有功必賞,有錯必罰,這是薛將軍奉行多年的治軍原則之一,他可不能讓少年一片心意和付出,最后只在邊關有個好名聲,得不到本應有的功勞和獎勵。
薛見雷自幼文武雙全,還做過明盛帝伴讀,寫篇文章的功底還是有的,更別說他
此時只要想起顧璋,心中情緒就極為充沛,甚至要溢出胸膛。
一想到顧璋,就才思泉涌
結果一個沒注意,因為“感情”太充沛,最后好像有點寫歪了。
表面上贊一贊顧知府在邊關貢獻極大的二三事
實際上論顧小璋的365種使用辦法不得不防坑人版
把文章寫完后,薛見雷越看越滿意,甚至有些期待登報后,顧璋會是什么反應。
他面色正直又嚴肅地送去給薛將軍審閱。
薛將軍“”
幸好十八歲的顧璋,遇上的不是當年十八歲的見雷,要不邊關可就不得安寧,天天火星直冒了。
這份稿件才送出去不久。巖武城就出了個天大的爆炸消息三位縣令為剛赤府增產的百年大計,合資共出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
這還不是最讓人震驚的。
顧大人在府衙門口,公開張貼告示,說當增產計劃如期完成后,剛赤府糧食產量能達到如今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