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嘖,我是沒有飛白兄這個境界嘍我對那些得到顧大人提點,搶到他留下的差事的人,真是羨慕啊”
這人雖然和豐飛白不對付,但譏諷戳心的話也是真心的。
他是真的羨慕啊,就看“推行理舉”一事,即使肯定麻煩、肯定有重重阻力,但是還不是那么多人搶著要做
做好了就是政績一件,不僅如此,后世所有參加理舉的學子,都會記著這份功勞,起碼在百年之內,戎家要是遇到需要天工學子幫助的地方,不說多的,一份善緣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理舉眼瞧著就是件大好事,利國利民,史書上定會對落實之人有一番筆墨描寫。
千古留名啊
即使不是這樣宏大的功績,可顧大人是個不霸占功勞的,他從來都大方地把功勞分出去,該是誰的功勞就是誰的不像是有的上官,直接拿了下面做的事,當做自己的功績。
其實許多官員都有同樣的想法,
所以但凡顧璋提出什么東西,他們都爭著搶著做,還是用心做。
小功勞也是利國利民的。
大功績出現的概率也不低,還完全不用擔心被搶功勞,顧大人才不屑來爭搶這點。
更有概率是青史留名的任務
顧璋說一個點子,說一個想法,馬上有當地全體官員搶著琢磨,同時有近兩百個天賦卓絕的天工學子開足火力研究。
都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想實現顧璋點子的臭皮匠可遠遠不止三個。
于是乎,驚人的情況就出現了
顧璋順著漕運線玩到哪里,哪里就能得到好的發展和指導。
宛如當年在剛赤府連續開辦的那些工廠一樣,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百姓生活,有了極大的助力和改善。
一開始,文武百官是高興的激動的興奮的
一開始,明盛帝也是喜悅的欣慰的滿足的
但是隨著顧璋玩過的地方越來越多,事情開始有點不妙了。
百官悲慘痛呼“太忙了啊”
明盛帝也看著一封封奏折,痛呼朕哪有那么多銀兩”
建造完水泥路之后,這兩年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國庫銀兩,又又又又急速下降,快要見底了
這些年國庫入賬越來越多,銀兩和糧食是他剛剛登基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多。
若是當年的自己知道這個數的銀兩都會被花光,肯定要怒得拔出長劍,怒道“昏君”
“這絕對是個奢靡無道的昏君”
“怎可如此不惜民力,鋪張行事”
但是現在,明盛帝看著一本又一本慷慨激昂,勢要為百姓創造出更好生活的折子,依據寫的是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只得顫抖著手,心痛地寫下一個又一個同意的批復。
等終于批復完,明盛帝也不知該高興各地遍地開花般地發展,還是該憂傷自己永遠也充盈不了的國庫。
他心情復雜地取出那副被裱好的顧璋掙錢顧璋花,一分別想帶回家,氣憤又無奈地在后頭添上了一段。
嘗試過忙到腳底擦出火星之后,再卷的卷王王中王也被卷趴下了。
甚至有人偷偷寫信去找顧璋,“關心”道“大伙知道你轉性了,努力了,但是也不能太拼,不能仗著自己年紀輕,身體好,就這么拼命地干。當官啊,要學會松弛有度,這樣才能長久,你說是不”
還有的人明里暗里給他推薦自己家鄉的好玩之處“瑤光你要是累了,可以去這里玩一玩,歇一歇,放松大腦。若成日用腦太多,可能蒼老得快,咱們還是要講究細水長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