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過去了三個多月,海風越來越暖和。到了五月份的時候,山上的槐樹花開了。漫山遍野噴香噴香的,吸一口氣能直鉆進肺子里。那種感覺好極了!
“向左轉!齊步走!”敖滄海喊著口令,手下的那些軍卒們整齊的轉過身體,步伐整齊的向前走。
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這些農民兄弟們終于可以分得清楚方向,并且步伐整齊的進行隊列動作。在火槍還處于原始階段,隊列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需要靠密集射擊,來彌補射擊精度不高的問題。
隊列前邊一百多米的地方,擺放著一百多個稻草扎成的人形靶。
“第一排!放!”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過后,第一排的士兵們手中的火繩槍響成一片。一百多米外的靶子上,立刻稻草紛飛。好幾個靶子都被彈丸擊穿,彈丸打在巖石上激起無數碎屑。
射擊是以排位單位,一個連有三個排。每個排有三個班,士兵們站成三排。也就是說,每一次每個連隊會有二十四名士兵射擊。
當第一排士兵射擊之后,就會快速的后撤。然后第二排士兵進行射擊,然后第二排士兵后撤。第三排士兵進行射擊,這時候第一排士兵已經裝填完畢。只要敵方的人沒有沖到眼前,士兵們就可以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當然,李梟也不認為他們可以避免白刃戰。不過現在稻富佑直的火繩槍還不能裝備刺刀,士兵們需要配備專門的腰刀進行防衛。
敖滄海設計的腰刀非常類似戚家軍的鴛鴦刀,兩側開有血槽。前端的地方略微寬一些,后面慢慢收窄。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在對方身體留下的傷口非常深。
火槍隊是李梟的重點,同時劉老六的船隊發展也很順利。重要的就是,船隊訓練幾乎沒有損耗。在海上兜幾圈兒,就能在短期內訓練一批勉強會開船的水手出來。
李梟不打算進行遠洋作業,他的船沿著海岸能跑一跑就成了。這些船吃水并不深,不用太過擔心水下的暗礁。
稻富佑直很專注的教授趙鐵柱他們打造火槍,就是這火槍技術實在不敢恭維。槍管的制造技術,造成了效率低得令人發指。一個月之內,居然才生產了十根槍管。當然,這也是稻富佑直對品質充滿了苛刻要求有關系。
不得不說,老鬼子對槍械的執著已經到了偏執的程度。只要加工過程當中有一點兒不合格,立刻就要返工甚至是報廢。
對這一點,李梟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武器的好壞關系到士兵的戰場上的發揮。而槍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槍械的射擊精度,這一點可馬虎不得。
不過,李梟讓他們專心打制槍管。其實心里面打的是另外一個主意,只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