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他們心中就是拿李梟當皇帝來看的。區別只在于,現在的皇帝不叫皇帝,而叫大帥。
巨力鼓搗出來了,李梟在考慮是不是把摩托車也弄出來。尤其是三輪挎斗摩托,上面架一挺機槍非常拉風。
那些二戰電影里面的反派,都是這么干的。
不過想想還是算了,摩托車這東西其實不太適合軍隊。尤其是三輪挎斗摩托,防護力幾乎為零。
呃……好像就是零!
這玩意甚至不能遮風擋雨,比起美式小吉普差遠了。
不過少量配備一些摩托車還是可行的,這玩意裝備給偵查分隊,可以極大提高偵查分隊的機動能力。
以現在各國軍隊的裝備水準,基本上很難有人能夠追上他們。即便有些許跑的快的戰馬,但再厲害的戰馬也是吃素的。
絕對不會有喝油的摩托車有耐久力!
喊人拿來紙筆,李梟涂涂改改的草草畫了一副摩托車的草圖。
“既然有了三輪的,那干脆再弄個兩輪的。設計的時候要注意,輪胎的溝槽要深。這樣,有助于輪胎抓地,把輪胎空隙里面的泥甩出去。”
雖然草圖畫得筆法粗獷,充滿了濃濃的西域風情,但還算屬于看得懂的范疇。李梟還特地叮囑了一句,這些東西將來都是要在道路條件惡劣的地方使用。
現在歐洲大平原上面的道路條件,那真是不能用惡劣來形容。
去俄羅斯的工程師說,夏天下大雨的時候,道路上的淤泥能夠沒過人的膝蓋。
李梟看過報告懷疑這些人有些夸張,把勃勞希契喊過來詢問。
勃勞希契說,這種路在俄羅斯很普遍,但卻不是罪惡劣的。最惡劣的地方,可以讓你陷下去半個身子。
李梟很懷疑,這貨走到了沼澤里面。
還好,明軍的坦克都裝上了寬履帶,野外通行的能力得到了保證。
大明以前太過于依賴重型飛艇了,以前部隊轉移全部需要重型飛艇。
這種可以承載三十噸重量的大型飛艇,有遼軍雙腿的稱謂。
可時代變了,一輛馬車就能馱著的高射炮擴散的到處都是。天知道哪個不知死的家伙會埋伏在什么地方,一頓炮彈下來。
身軀龐大的飛艇,連躲都躲不掉。沒辦法,那么大個東西在天上飄著,時速又只有一百多公里。
用高射炮兵的話來說,打不中的難度比打中要大。
這種情況在印度戰役的時候就出現了,到了上一次歐戰的時候,更是普遍現象。
最要命的就是,這些高射炮不但可以高射,還他娘的能夠平射。
善戰的普魯士人,甚至發明了三架馬車戰術。
就是三架馬車形成了一個戰斗群,在夜幕的掩護下偷偷繞路越過兩軍戰線邊緣。
兩輛馬車負責對地警戒,一輛馬車負責對空作戰。
這種戰術,一度給俄軍帶來相當大的傷亡。
據勃勞希契戰后說,當時俄軍已經擁有二百余艘飛艇。到了戰后,一艘都沒剩下,全都被打下來了。
甚至有些前線的高級軍官,也因為飛艇的墜落而倒了大霉。
精銳王牌近衛軍團的軍團長,就是因為飛艇被擊落,而掉在地上被燒成了焦炭。
據勃勞希契說,連肩膀上的金星都被燒化了。
這些教訓,如果大明不重視,那將來可能倒霉的就是大明自己。李梟可不想自己或者敖爺他們乘坐飛艇的時候,被地面上的炮火打下來。
大明軍隊已經下了硬性規定,飛艇部隊只準在距離戰線二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活動。
不管什么樣的馬車,也絕對不可能一夜之間滲透二百公里。
至于未來的軍事行動,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要靠這些汽車了。除了在長春的第一汽車廠之外,沈陽第二汽車制造廠已經破土動工。
正在規劃的是遼陽第三汽車制造廠,未來還會有旅順第四汽車制造廠。
遼東的工業基礎,可謂全世界最雄厚的地方。普魯士的驕傲魯爾工業區,跟遼東比就是個渣渣。
事實上,大明的主要工業體系,也全部集中在遼東。
在如此雄厚的工業體系,還有大量產業工業的情況下,汽車制造廠只能設在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