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坦克上面的炮口在轉,很快就瞄到了馬克沁重機槍的位置。
“轟!”坦克炮口火光乍現,馬克沁的位置立刻騰起了大股的硝煙。
扎克伯格看到,馬克沁混雜在硝煙里面,直接飛起來至少有二十米高。
距離太近了,二百米對于坦克炮來說就是近在咫尺。
明軍的坦克先后開炮,不但是馬克沁重機槍遭了秧,就連輕機槍也幾乎被團滅。
整個連的火力,立刻衰減了一半還要多。
幾乎與此同時,機槍的聲音密密麻麻的響了起來。
是明軍坦克上的機槍,那些機槍肆無忌憚的噴吐著火舌。
不但射擊在裝甲上的子彈,簡直就像是在撓癢癢。
尤其是坦克車頂那十二點七毫米的重型機槍,子彈動力強勁,從曳光彈的軌跡上來看,彈道幾乎就是直的。
窩在戰壕里面的士兵們倒霉了,機槍掃得他們幾乎抬不起頭來。
而且明軍似乎有一種攜行的曲射武器,不停的在士兵們身邊爆炸。
“他娘的,炸得準點兒別給咱們爺們兒丟份兒。”佟國綱站在坦克炮塔后面,對著后面的手下大聲喊。
他的身后是遼軍中非常特殊的部隊,女真營。
這個營所有士兵和超過一半的軍官,都是來自遼東的女真人。
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參戰,不過在西安整補作訓中心學到的東西,已經足夠他們在戰場上用的了。
“瞄著他們的槍口火光打,干掉這些混蛋,咱們吃大豬肘子。”
坦克后面,跟著的步兵中就有好幾組明軍的擲彈筒手。
擲彈筒這玩意也是曲射彈道,用起來跟小口徑迫擊炮似的。
不過現在,這東西發射的卻并不是炮彈,而是手榴彈。
擲彈筒發射手榴彈,因為氣密性的問題,發射距離一般在二百米左右。
可現在,部隊已經推進到了一百八十米之內,就不需要浪費寶貴的攜行彈藥了。
即便是手榴彈,也夠奧匈帝國士兵們喝一壺的了。
而且手榴彈這東西,有時候拋到目標上空,還沒等落地就爆炸了。
這給奧匈帝國士兵帶來的殺傷更加巨大!
貧窮的奧匈帝國,給士兵們配備了棉帽子,卻配不起鋼盔。
很明顯,棉帽子對抗彈片能力遠遜于鋼盔。
好多奧匈帝國士兵,被手榴彈破片炸傷了腦袋。
戰場上詭異的一幕出現了,明軍步兵沒有人開槍,都忙著把自己身上的手榴彈遞給擲彈筒炮手。
明軍每個連都配備有三門擲彈筒,這下子成了最大的殺氣。
炮手們蹲在地上,瞄準著步槍槍口火光就拉火。
加上坦克上的機槍掃射,奧匈帝國士兵們根本不敢露頭開槍。
現在能還手,并且給明軍造成殺傷的,只有陣地后方幾百米的迫擊炮了。
不過迫擊炮也沒能撐多久,很快跟在最后面的明軍迫擊炮,找到了對方迫擊炮陣地的位置。
坦克三師裝備的迫擊炮,可不是傳統的迫擊炮,這種迫擊炮是自行的。
所謂的自行迫擊炮,其實就是一輛加長型的拖拉機。
在駕駛室后面有一個五平米的小平臺,作為迫擊炮發射陣地。
為了不影響炮擊跑的射角,甚至還拆除了駕駛室的半個頂,后座改成了彈藥艙。。
這么大個玩意兒拉著一門八十毫米迫擊炮,顯得有些大材小用。
于是,這種自行迫擊炮,又成了拖拽車。
經常看到這種自行迫擊炮,拖拽著炊事車,甚至拉著大白菜又或者是一車大米白面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