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戰爭的原因,近代日本的文壇人才凋落,作品平平無奇,
沒有足以指引迷茫的人前進的啟明星,也沒有可以撫平戰爭陰霾,治愈人心的暖陽,更沒有可以撼動人心的巨作。
戰爭結束后,人群頹廢焦躁,自殺率上漲,因為精神崩潰而導致的惡劣事件在戰爭結束的一年內大規模產生,社會動蕩不安。
這一段時間,又被后面的人們稱為“黎明前的最后黑暗”。
文學社的任務就是在固定的時間舉辦文學征集活動,從一堆文字垃圾中挑選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送去印刷,宣傳,盡量安撫戰后人群的精神。
直到戰爭結束的一年后,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說家,更準確一點來形容,那是一個橫空出世的天才,芥川龍之介參加了他們的活動,
雖然投稿的只是一篇短篇小說,但文筆犀利,內容飽滿。
小說從細節入手,從一個人開始描繪了一個離奇的故事,帶領著迷茫的人一起跟著主人公經歷故事中的一切,思考,挖掘人性,直到最后,驚出一身冷汗。
短篇小說剛流入社會就掀起了輿論風波,引起了大規模的討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
在獲得了榮耀成就之后,這位新晉的小說家并未前去領獎,也沒有就此停筆,而是持續向外輸出
青年與死假面丑八怪鼻子孤獨地獄
優秀的作品不斷流入文壇,仿佛是落入文壇的一塊石子,掀起驚濤駭浪,讓文壇重新散發了活力。
每當芥川龍之介寫出一篇文章,當月的報紙就要被芥川龍之介的讀者占據,不同的解析,贊賞,推崇與觀點互相碰撞的唇槍舌戰,足以讓不看文章的人也有所耳聞,嘆為觀止。
源源不斷的書信寄向文學社,通過了中轉站,又來到了芥川龍之介面前,滿滿當當足以塞滿一個房間,足以讓蘭堂感嘆冬天的壁爐燃料都不用購買的程度。
在與外界的交流過程中,芥川龍之介終于從厚厚的信封中找到了兩個知己,平時互相寫信來往,傾訴并解除對方的疑惑。
兩年后,為了推動文壇進步,表彰芥川龍之介為文壇做出的貢獻,文學社以芥川龍之介為名,成立了一個文學新人獎
“芥川賞”。
這個獎項帶了意外之喜,當年參加芥川賞比拼的作品噴涌般增多,也以肉眼可見地拔高了質量,驚出了眾多天才。
最終,天才與天才的大亂斗,決戰出了最終的勝利者,“澀川龍兒”以一票之差贏了“小菅銀吉”,成為了第一名,得到了芥川賞。
前去領獎的人是一位銀發紅眸的少年,在拿走獎項時,臉上滿是高傲與百無聊賴,說獲獎感言只輕飄飄地說了一句
“這么輕易就拿到芥川賞,看來它也不過如此,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太無趣了。”
傲慢的話引起了眾多作家的不滿,當個月的報紙就出現了眾多一致批判芥川賞出現黑幕的文章。
至于為什么有黑幕
當然得到芥川賞的人是一個傲慢的人,而不是他們
尤其是第二名的小菅銀吉,在報紙把裁判之一,川端康成罵了一個遍,認為是川端康成對他的作品逆行的歧視,才導致他失去了重要的票數,最終以一票落敗。
不僅如此,小菅銀吉還在報紙上嚷嚷著自己受到了重大心理打擊,如果他第二年再拿不到芥川賞,他活在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任何意思了,
他要入水自殺,讓所有阻礙他得到芥川賞的人得到道德上的審判鬧騰的行為如同一個得不到糖就要哭鬧的小孩子。
但在第二年,決賽圈最后的勝利者的名字為菊池寬
一位看上去性格嚴謹的青年,在得到獎項的時候,看上去十分好相處,獲獎感言也十分簡單
“我原本只是一個戲劇家,作品幸運得到了龍的指點,才在龍的鼓勵下,鼓起勇氣參加了這場比賽,得到了這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