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著石教授挺直的后背,內心充滿了愧疚。
“除此之外,你的其他解說也漏洞百出。”
石教授指出“千金帳的形態的確輕軟密厚,折疊起來,能夠被一只手握住。但它展開之后,也不過是555的一頂中型幔帳,怎么可能籠罩住整個宮殿”
你家宮殿只有25平啊
“夏天的時候,千金帳內的氣溫的確比外部要低12度,但效果也遠遠比不上空調。”
“至于來歷部分,你說的更是毫無道理。這個世界上,怎么可能存在什么東海鮫人學界普遍認為,東海縣令獻與皇帝的,是一種東海當地原住民的特殊織物。原住民飼育的蠶種,與中原人不同,能紡出中原人未曾見過的絲線。”
“皇帝派兵圍剿時,原住民害怕苛政,因此才棄村而逃,或許是乘船逃往了海外,再也沒有回到過岸上。”
“原住民的蠶種失傳了,后世再也無法復制出千金帳的神奇。但要因此說千金帳是鮫人所織,就有些夸大其詞了。”
“鮫人的說法,群眾私下里說說也就算了。你是導游,怎么可以為了博眼球,公然在博物館里傳播這樣的思想這不是誤導群眾嗎”
他這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引發了不少圍觀群眾的認同。
有些帶著小孩的游客連連附和“對啊對啊,我們帶孩子來博物館,是為了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的。結果這個導游不好好講知識,反而講些亂七八糟的野史。什么鮫人,他以為自己在演電視劇”
“博物館真該好好管管內部工作人員了,怎么讓這種人混了進來,我來博物館可不是為了聽故事的。”
“還是這個老教授講得好。教授,你給我們講講千金帳的來歷吧,我不聽導游的,我聽你的。”
導游徹底坐不住了。
他冷笑一聲“這位游客,你說千金帳的東海原住民的造物,那請問,后世的研究人員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是不是遠遠超出古代原住民許多那為什么,歷史上卻沒有人能制造出另一頂千金帳呢”
石教授氣定神閑“我剛剛說了,是因為蠶種不同。原住民沒有留下蠶種,因此無法復制。”
“那為什么掌握著從鮫人村落里查抄出的絲線的織造局,也沒有復原出千金帳呢”
導游問“他們用的,可是和千金帳一模一樣的絲線啊。”
“對了,那些絲線,現在也掌握在你們這些搞研究的人手里吧”
導游一派天真地問“我們是不是很快就能聽到您老人家復原出千金帳的消息了”
“這”
老教授一時間卻有些無言了。
沒錯,這就是困擾著學界的“千金帳難題”的本質。
材質復原不出來,可以推說是蠶種失傳。
但用著同樣的絲線,卻織不出另一頂千金帳,這就不正常了。
無論是當初的織造局,還是后世想要復原千金帳的學者,用著從東海查抄出的絲線,卻都只能織出一團黑乎乎的、丑陋而又笨重的亂麻。
別說像千金帳那樣輕薄美麗了,甚至連普通的絲綢都不如。
之前曾有人認為那些絲線和千金帳不是同一種材質,但現代鑒定技術發展起來后,學者們用那些絲線和從千金帳上提取的纖維做了比較,確定是同一種物質。
明明東西都是一樣的,但就是復原不出千金帳來。
還有大膽的學者想要把千金帳拆了,再反著織回去,看看能不能復原。
這種瘋狂的想法當然沒有得到允許開玩笑,千金帳只有那么一頂,拆完了織不回去怎么辦
直到現在,關于千金帳的研究依舊是鬼打墻材質材質找不出,織法織法復原不了。
說好聽點,是常青樹課題。
說不好聽點,那不就是“該課題一直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的意思嗎
生氣
被導游戳了痛腳,石教授臉都漲紅了“沒錯,千金帳是學界難解的課題。但不能因為課題難解,就推說給神仙鬼怪啊”
“如果我們的前輩遇到困難時,不想著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想著,這肯定是鬧鬼了,凡人永遠無法參透其中的奧秘。那么,又怎么會有我們現在這樣科技昌明的生活”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鮫人的,所謂的鮫人,不過是中原人不了解東海原住民,給他們強加上的稱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