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媒人上門提親要帶一只大雁,這是十里八鄉的習俗,若雙兒家愿意,則會收下大雁,若不愿,就讓媒人帶回去。
媒人能來提親,都是前頭說好的,不過禮節而已,一般不會有退大雁的事發生。
三月二十二日,天晴太陽大,許多人都換了春衣,顧家昨天得了方金鳳的消息,今天一大早就候著了,等人進門后,倒茶先是一陣寒暄。
婚姻大事有父母商定,顧蘭時為避嫌在屋里做針線,自己縫嫁衣簡單,若有心,買些彩線在衣領袖口還有衣擺處繡些吉祥喜慶的花樣,鳳冠霞帔之類的奢華東西,只有大戶人家才做得起。
算起來這是方金鳳第三次上顧家幫人提親,可以說輕車熟路,她心中縱有萬千感慨,也不能在顧家人面前說道。
想起昨天早上裴厭進她家門時,面對這么個活閻王,平時都要繞著走,哪兒敢湊到跟前說話,當時嚇得她還以為是來尋仇打架的,一聽要托她做媒,心里的石頭才落下。
倒是死活都沒想到,裴厭看上的是顧蘭時,她十分猶豫,顧蘭時名聲再不好,顧家給她透口風不愿下嫁,她正為難既要找個好的,又要不嫌棄那些風言風語,頭疼的不行,又不好推脫,畢竟方紅花和她娘家一個村的,祖上還有一點親戚里道在。
畏懼裴厭名聲,她不敢明說,卻也不敢打包票,萬一事情沒成,一家子都得遭殃,于是再三思量,最后支支吾吾同裴厭說這事可能不好辦。
誰知裴厭放下一包點心,告訴她只管去,不會叫她丟面子。
她放心不下,到地里找苗秋蓮一問,這才知道他兩家都商量好了,只是尋她做個中間人,既不得罪活閻王,顧蘭時的親事也解決了,還能討個媒人酒吃,哪有不樂意的,這不按著裴厭的意思,今日就上了門。
因裴厭沒透露有多少家底,她只撿著知道的彩禮數目說了,一看顧鐵山和苗秋蓮都不吭聲,也沒問她這些,像是默許了,心里知道有貓膩,但不好打聽,只得揭過。
彩禮給三兩,到時婚書和聘禮也不會少,聘禮按農家習俗,同樣是一只大雁,再沒別的。
方金鳳喝口茶潤潤嗓子,說道“他看樣子著急,我也沒敢多問,就把他的話照實跟你們說了,他意思問名和相看這幾樣虛禮,倒是不用了,名字大伙兒都知道,長什么模樣更不必說,都清楚,若你們也愿意,生辰八字由
我交給他,他拿去找人算算,定好良辰吉日,就能來迎娶。
見苗秋蓮和顧鐵山猶豫,她不清楚其中門道,因為畏懼裴厭,就勸了兩句,說“不是我多嘴,蘭哥兒這兩年不順,眼瞅著如今轉了好運,以后慢慢好了,你們也不必憂心,裴厭再怎么,沒人敢惹到他頭上,為孩子好,早點成了親,還怕那些閑言碎語叫他們后悔眼紅都來不及,裴厭如今是苦了點,可我看他愿意改好,都知道娶親成家了,只要他勤快,好手好腳一個漢子,再幫扶一把,不就起來了,蘭哥兒日后一定不會受苦。
方金鳳又勸道“后頭還有狗兒和竹哥兒呢,不說竹哥兒,狗兒說親人家也會打聽,蘭哥兒如今十七,狗兒我記得只小兩歲,都十五了,還不緊趕著尋門好親事,可別耽誤了。
苗秋蓮嘆口氣,說“他嬸子,你說得有理,就這么辦吧。”
她起身去屋里找寫了顧蘭時生辰八字的紙貼,其實讓裴厭盡早來娶是她和顧鐵山的意思,裴厭也
領會到了。
臨到關頭,媒人真的說了,他倆心里又有點過不去,著急忙慌將孩子嫁出去,不知道的,還以為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