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更便宜的蒿菜,兩文錢一斤,要是壓一文,根本沒什么賺頭,蔣廚子要了十斤蒿菜,稱好后裴厭雖然沒給算便宜,但又給抓了一大把。
“雞蛋還照上回那樣,六十個。”蔣廚子說完,伸手自己把蛋筐蓋子掀開,略顯驚訝:“喲,弄成這樣了,倒挺別致,一個格子塞一個。”
他從中掏出一枚雞蛋,說:“這倒是個好法子,雞蛋磕不著。”
“這不是路遠,每回來總有幾個碰破的,鼓搗了幾天,弄出這個。”裴厭也伸手,摸了幾個雞蛋出來,見沒有磕破的,他抬頭看一眼稱好茄子的顧蘭時,兩人眼里都有笑意。
“這一筐能裝幾個?”蔣廚子好奇問道。
裴厭開口道:“大的七十六個,小的四十八個。”
“如此,數目也明了。”蔣廚子了然,他把雞蛋放進蛋籃子里,不再閑聊了,眼瞅著天已經大亮,隨時有食客上門,要趕緊買好,還忙著呢。
裴厭幫著把菜搬進酒館后院,賬一結就出來了,往酒館里送菜送雞蛋很省心,雞蛋、豇豆和葫蘆瓜是大頭,得了三錢多,至于別的菜,零散著加起來也有大幾十文。
在給同春酒館送菜以前,他倆都是沿街零散賣菜,這一筆大生意讓兩人心情都很好。
把空竹筐放在板車上,裴厭看向顧蘭時:“去青魚巷那邊?”
“好。”顧蘭時剛說完,就聽見巷子里頭有人喊他倆。
“哎,賣菜的,別走啊。”兩個夫郎胳膊上都挎了個竹籃,邊走邊喊,著急的那個還沖他倆招招手,生怕跑了。
顧蘭時笑著說:“不走不走。”
那兩人過來,見菜都新鮮,還有雞蛋,都買了十個雞蛋并兩樣菜。
在他二人后面,陸續還來了三四個人,有的買了,有的只看看,見雞蛋格子做的別致,就多瞅了幾眼。
夫郎婦人多,又都是一個巷子的熟人,邊買菜邊說笑,倒是熱鬧了一會兒,還引來幾個小孩圍著板車轉。
賬都結清后,裴厭牽毛驢往外面走,顧蘭時跟在后面,這樣能看著車上菜。
今兒運氣不錯,還沒到青魚巷,豇豆和蒿菜已經賣光了,車上最大的一個冬瓜也被個麻利干練的老太太買走了,還是裴厭幫她把冬瓜抱進家門。
一路走走停停,有人聽見他倆賣雞蛋,詢問有沒有鴨蛋。
這會兒到了腌咸鴨蛋的時候,不用旁人說,兩人都看見好幾個沿街賣鴨蛋的人,生意還都不錯。
只是他倆沒帶,那人走了之后,顧蘭時還說,回去了再弄幾個蛋筐,好把鴨蛋也帶來,樣數多一點生意更好做。
到半上午,太陽大了,裴厭讓毛驢停在街邊空地上,和顧蘭時喝水歇了一會兒。
裴厭整理了一下車上菜筐,說:“剩的不多了,留下這些不賣了,到舅舅家都卸下,轉過街角有賣酒的,再去買兩吊肉,就往回趕。”
“好。”顧蘭時喝完最后一口水,把竹筒蓋子塞好,舒一口氣笑道:“今天還不錯。”
“嗯。”裴厭也笑了下,懷里錢袋沉甸甸的,除了銅板以外還有幾錢碎銀。
毛驢跑慣了寧水鎮,一出鎮口,不用裴厭揮鞭子,它自己就跑起來。
苗家村差不多在小河村和鎮子中間的位置,十分順路,因此兩人沒有先回家,直奔了那邊。
院子里,苗家老頭老太太合力抬著一筐焯過水的長豇豆往院里走,院子里搭了好幾排木架,曬的全都是豇豆,地上竹匾則是各式切好的干菜條子。
“阿婆!”
放下竹筐,苗家老太太聽見了什么,一邊往院門外看一邊對旁邊說:“老頭子,我怎么聽見蘭哥兒的聲音。”
苗老頭也聽了一下,卻沒聽到什么,于是彎腰拿起一把還有點熱的豇豆搭在木架上,逐一鋪平展了,說:“哪兒有什么聲音,蘭哥兒在家呢,這會子跑來做什么,準是聽岔了。”
苗老太太被說服,不再猶疑,只是剛抓起一把豇豆,門外聲音忽的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