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啰啰啰啰。”
有人趕著豬從旁邊經過,那豬跑得還挺快,主人在后面快步攆,引來不少人的目光,走在對面的人一看大肥豬沖過來,連忙躲了躲。
想起自家的豬,顧蘭時轉頭說道:“咱們什么時候賣豬?”
裴厭開口道:“先過去聽聽價,要是價錢漲了,過幾天先賣一頭。”
“好。”顧蘭時在心里盤算,就算價錢不行,一頭肥豬稱下來怎么也在二兩銀子左右。
到豬市一條街后,不少肉鋪生意都不錯,他倆隨便在一家門前停下,前頭有人正在割肉,一聽帶肥的好五花一斤都二十二了,不帶肥花膘子的瘦肉便宜一點,十九文。
再聽一耳朵隔壁和對門肉鋪,價錢都一樣,有熟人的,自然去熟人鋪子里買,和肉鋪不相識的,隨便找一家不會吃虧。
顧蘭時不由想起今天賣的錢,也就能買十斤左右。算歸算,該買還是得買,有肉吃才好過寒冬。
裴厭轉頭問道:“買多少?”
他想了一下,說:“五花買上四五斤,再買三斤瘦肉,骨頭棒子想不想吃?”
“行,骨頭也買幾根。”裴厭說完,見前頭人提著肉走了,他把毛驢繩子交到顧蘭時手里,自己上前買肉。
骨頭便宜,一根大骨棒回去燉湯,還有六根排骨,裴厭連肉帶骨頭放進竹籃里,再用布蓋上。
這些足夠吃一陣子了,今天蛋錢正好相抵。
買了肉以后,顧蘭時不放心,生怕和孫安一樣遇到明搶的,又走回板車旁邊。
兩人沒有往鎮口那邊走,而是繼續往前,在豬市打聽生豬市價。
收豬的人大多都是為了宰殺賣肉,除了寧水鎮,還拉去別的地方賣,有錢的會帶回去自家吃,百八十斤一頭肥豬已然不錯,宰殺后刨除臟腑骨頭之類的,凈肉并沒有那么多。
因此比起肉鋪里的肉,生豬價自然會低一點,一個普通肉鋪殺一頭豬,好的時候能凈掙兩三錢,一個月若能賣十頭豬,甚至更多的話,比起多數人日子都富足。
顧蘭時看見幾頭兩百斤的大豬,幾個漢子合力抬著棍子稱豬,被捆住腳的豬沒有捆嘴,慘叫聲很大。
他倆一邊走一邊看,行話裴厭都懂,聽了一陣子后弄清了,兩百斤的大豬不說,一百八十斤的豬能賣到兩千文左右,也就是二兩,和他之前所想一樣,每年這個時候的豬價都差不多。
“走吧。”裴厭說著,牽毛驢進了旁邊巷子,從這里也能繞到西邊的街道。
顧蘭時跟上,想了一下開口:“咱們的豬,小的有一百七?”
“差不多,輕也輕不了幾斤。”裴厭在前頭說道。
他倆不是什么養豬好手,但該給豬吃的草料都有,喂得都不錯,最大的那頭公豬,也在二百斤左右呢。
數目一大,顧蘭時就得伸出手指來算,邊走邊慢騰騰說道:“一百七的話,毛重十二文一斤,嗯……正好兩千文。”
他這么一算,讓裴厭曾經的念頭浮現,賣一頭豬直接到手二兩銀子,這也是為啥大伙兒都養豬的緣故,年底好歹能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