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盼啊盼,總算等來了明日高懸。
晌午,融化的雪水順著屋檐流下來,滴答滴答不停響,幾乎串成了雨幕,人出門時還得快走兩步,以避開更多的水滴。
還未到凜冬時,那時候更冷,就算有太陽,雪也不好消。
大地變得泥濘,殘雪染上污泥,到處都是濕漉漉的。
就算在院里走一趟,鞋底全是沉重的爛泥,屋檐下窗臺上總要放幾根樹枝,進屋前得刮一刮,才不會把屋里踩得臟兮兮。
西屋。
顧蘭時端著食盆進來后,腳往后一勾,直接關上房門,這是怕母雞跑出去,外頭雪化了,雖有太陽,還是很冷,院里又都是濕泥,沒必要白天放母雞在院里溜達。
他給木槽里倒了食,母雞跑得很快,紛紛圍過來。
裴厭正在鏟沙子上的雞糞,說道:“改天該把沙子換一遍。”
“行,到時候先把雞關進籠子,放在炕上,省得絆腳。”顧蘭時倒轉木盆,一手拍了拍盆底,見干凈了,又拎著木盆出去。
每天都是先喂里面的雞,外頭籬笆圈里還有不少雞鴨呢。
裴厭拾掇干凈西屋,關好門就去灶房提豬食桶,后院豬和毛驢也在等著吃。
除了夜里有足夠時間行房事以外,白天的日子沒多大變化。
一直到路面稍干,雞蛋也攢下不少,總算能去鎮上賣豬賣雞蛋了。
第171章
車轱轆在泥地上碾出道道痕跡,裴厭牽著驢車出門。
太陽這幾天都很好,地面比之前好點,不少地方已經算硬實了,挑著路走就不會踩一鞋底爛泥,遇上避不開的爛路段,就只能這么走過去,而毛驢騾子走在泥濘處比人更穩當。
板車上放了三個竹筐,一大兩小,大的裝了七十六枚雞蛋,小的一筐裝了四十八枚雞蛋,另一個小筐則裝了三十枚咸鴨蛋。
這三筐蛋不沉,裴厭見去林子那邊泥濘較多,就沒有讓毛驢跑,繼續牽著驢子往前走。
已經煮熟的咸鴨蛋還好,雞蛋不一樣,去鎮上這一路都要謹慎些,尤其碰到泥路時。
已經是半早上,太陽明晃晃掛在天上,他牽著毛驢不緊不慢趕路,只是去鎮上賣蛋,用不著趕早集,等上了官道后驢車跑起來,也不會像一大清早那么凍。
他獨自出門離開,身后籬笆門半掩,連狗都沒有出來相送,正圍著洗麻袋的顧蘭時嚶嚶叫。
顧蘭時坐在板凳上,面前的石板是裴厭早上給搬過來的,他從木盆里撈出泡了半個時辰的三條臟麻袋,放在石板上,伸手從腳旁的竹籃里抓一把野澡珠放在麻袋上,用木棒捶打起來。
麻袋是從狗窩里取出來的,睡了一個月,已經臟了,塞在里面的稻草掏出來,正在太陽底下曬。
野澡珠被搗碎,又給撩些水,很快就出了白沫子,因麻袋臟,白沫子很快變灰濁。
捶搗的動靜咚咚咚響,三只狗沒有靠近他,只在周圍轉悠嗚咽,沒多久就各自找了地方趴下曬太陽,腦袋擱在兩只前爪上看向這邊,灰灰眉頭像是皺在一起,很擔心它的麻袋窩。
臟麻袋洗了兩遍,顧蘭時才罷手,擰了擰水,直接展開放在柴堆上。
盡管用的溫水,風一吹手上水跡變得冰涼涼,他趕緊擦干,見兩只小狗還盯著麻袋看,忍不住笑了下,冬天洗什么都干的慢,麻袋還得幾天曬呢。
地上曬著的稻草被狗睡了一個多月,回頭曬干了,直接當柴火燒,家里稻草挺多,塞幾個麻袋不成問題。
他走進柴房,打開一個舊木箱蓋子,從里頭拿出三條帶補丁的麻袋,這是上回洗的,都是給狗用的。
出來后往麥秸堆那邊走,原本趴在地上的灰灰一下子起來,一邊聞他手里的麻袋一邊跟著他走。
麥秸堆前,顧蘭時把塞滿麥秸的一條麻袋往地上一扔,灰灰一只爪子站在上面,低頭不斷嗅聞。
等顧蘭時裝完第二條麻袋,轉眼一看,它已經趴上去了,尾巴在身后輕輕晃兩下,顯然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