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七媳婦松一口氣,她沒別的話說,笑道:“嗨呀,這狗真聽話。”
不等顧蘭時詢問,她又道:“聽你娘說,家里有肉?”
顧蘭時點點頭,笑著說:“有呢,嬸子老嬤進來看。”
許永貴家老夫郎沿著石子路走,邊走邊看:“怪不得籬笆墻那么寬那么長呢,菜地可真大。”
“就是。”林老七媳婦也很羨慕。
顧蘭時笑笑沒言語,帶著兩人進灶房,灶房北邊靠墻處放了張結實的長桌,用干凈布蓋了,他掀開讓兩人看肉。
桌面上碼著大塊小塊的肉,骨頭也排好了,瞧著就利落干凈。
“夜里冷,凍梆了,也就這會子太陽出來,緩了緩,嬸子、老嬤,只管挑。”顧蘭時笑道。
鮮肉時他和裴厭一齊上手,按部位把肉塊割好切開了,一斤兩斤的都有,方便吃取,不想今年來買肉的人竟然挺多,正好也方便人家挑。
林老七媳婦挑了一條五花,許家老夫郎要了一塊便宜一點的瘦肉,顧蘭時給他倆稱好,秤桿高高的,兩人看在眼里,都抿著嘴笑,誰不樂意占點便宜呢。
自家賣肉,來買的都是村里人,價錢自然比鎮上低。
林老七媳婦和許家老夫郎走之后,顧蘭時把手里的銅板嘩啦啦放進錢碗里,前天殺的豬,到今天都來十幾個人買了,想起去年唯一的李保兒,他忍不住笑了下。
他和裴厭倒是沒在乎這些,不過去年那頭豬,除了送親戚以外,他倆確實吃了好一段時日,得虧天冷,不然就放壞了。
苗秋蓮看在眼里,前天吃完豬肉飯后,回村就到處跟人說后山殺豬了,價錢也不貴。
之前收雞蛋收母雞,和村里人打交道較多,因此對裴厭,不少人都有了改觀。
一般快到臘月底,村里才陸續殺年豬。一聽后山有肉,都進臘月了,本就是該吃點好東西的時候,因此動心的人還挺多,臘月初殺豬的少,想買還得去別處。
李梅娘方小枝帶著李保兒頭一個來買肉,提著竹籃回去時,沒有給蓋布,路上見到村里人,閑聊說是在后山買的。
方小枝是看見苗秋蓮逢人就說她姑爺家里殺豬,心里便知道了大概,她也沒跟誰商量,就過去買了兩斤。
劉桂花打發兒媳婦也買了幾斤,有了打頭的人,后面的人自然沒那么多顧慮了,后山離得近,買了就能燒了吃,在隔壁村屠戶家買也是一樣的價錢,何必舍近求遠。
有人來買肉,顧蘭時挺高興的,一個村住著,哪能不跟人來往來往。
五個竹筍切了不少,分作兩碗,一碗清炒一碗燒肉,沒聽見孩子哭聲,他想了想,進雞屋拿雞蛋,晌午再燉碗雞蛋羹,七八天沒吃蛋羹了。
府城雞蛋賣得那么貴,便想著多攢幾個好換錢,裴厭沒他儉省,每次裴厭做飯的時候,隨手就去摸兩個。
雞屋里,母雞還沒下蛋,顧蘭時在北邊墻角下打開蛋甕蓋子,從里頭摸了六個雞蛋。
雞屋暖和,北邊墻角沒有火道,蛋甕放里面不會受凍。
雞蛋不著急打散,到飯時來得及。
顧蘭時抓一把木耳和黃花菜,用熱水泡上,清炒筍子要用,又把一條干魚泡上,今兒再吃個蒸魚。
正忙著,聽見外頭的動靜,是裴厭回來了。
他和劉大鵝各自背了一個竹筐,兩筐都是圓滾滾的乳果,星星差不多能吃兩個月。
正月十五一過,年就過去了,沒有雨雪,上山進谷更容易,但多摘一些才能放心。
“沒醒?”裴厭洗手問道。
“沒,沒聽見動靜。”顧蘭時拿起兩個乳果洗了洗,又切開乳果嘴那里,把白色汁子倒在碗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