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胖手輕輕摸在小丫臉上,他收回手,高興得笑出聲。
小鎖兒也圍過來,表兄弟兩個模樣不說像,圓頭圓腦倒是有幾分相似,他也就三歲多,依然是個奶娃娃,見星星摸妹妹臉蛋,他不甘落后,也按著顧蘭時的話輕輕摸一下。
顧蘭時正想夸兩個野小子還挺聰明,能聽懂話了,不想小丫皺起眉,吭哧哼唧著,直接哭起來。
“噢噢,行了行了,別摸了,妹妹不高興了。”他連忙阻止星星和小鎖兒,拍著小丫不斷哄,又道:“去,上院里玩去。”
顧蘭時站起來,一邊拍小丫一邊在堂屋轉,好在沒人摸臉蛋以后,小丫不再哭了,倒是挺好哄。
顧蘭瑜和花惜霜很快回來,拎了幾包藥。
見快到飯時,顧蘭時沒有多留,抱起星星要走。
李月剛下面進了鍋,喊道:“蘭哥兒,面都下了,你回去給裴厭端一碗不就行了,我搟得多,你二哥和顧衡一會兒也過來吃。”
“裴厭好說,還有劉哥和周哥呢,我還是回去做飯。”顧蘭時笑著往院外走。
星星還想和哥哥玩,小鎖兒也拽著顧蘭時衣裳,想讓弟弟留下,小丫太小了,沒人和他玩。
顧蘭時哭笑不得,好在顧蘭瑜上前,一把抱起小鎖兒,不讓拉拽。
從家里出來以后,星星還在哼哼唧唧假哭,顧蘭時沒理他,走過村后最后一戶人家,原本應該再往前走幾步,到踏出來的岔路口再進入樹林。
顧蘭時想了一下,順著人家院墻根往前走,這一排院落后面,還有另一排這些年新起的院落。
他們小河村人丁還算興旺,這些年又沒什么大的天災人禍,朝廷也穩定,邊關偶有動蕩,但沒有蔓延到他們這兒,便又平定了。
又是靠山沿河的好地段,一代代繁衍下來,該分家的分家,該起新屋子的起新屋子,村落便慢慢有了規模。
前后兩排院落,中間有著足夠寬敞的間隔,不至于前門挨著別人屋后。
顧蘭時大哥二哥家都在這邊。
他抱著星星過來,抬眼就看見那片空地,東邊有鄰居,西邊則沒有,以后房子蓋起來,他們就是最后面一戶。
這也不一定,要是村里還有別的人挨著他們的院子劃地界,就不是最后一家了。
這一塊場地已經劃出來,東西南北四條線,還打了木樁做界定,和東邊鄰居沒有實打實挨著,東邊鄰居在西墻外栽了幾棵樹,不至于讓人家砍了,間隔約有兩丈,離得較遠。
顧蘭時放下星星,自己踩著腳下的土地,放眼往前,只覺寬闊。
星星來過好幾次這里,不理解新家的意思,他只是覺得這里寬敞,正好有風吹來,舒服得很,他十分高興,抱著顧蘭時腿直樂,一下子忘記了剛才和哥哥的“分別”。
不止地界劃好了,連地契都辦好了,之前裴厭找里正說要起新房子,里正很痛快,就帶他在村里轉了一圈,最后看中了這里。
跑了幾趟縣衙,打點、買地、辦契,統統都是要花錢的,但是過了官府明路,蓋好紅印章,有了一紙憑證,這塊地實打實就是他們的了,心里很踏實。
又看過一遍新宅子地界,顧蘭時心滿意足,抱起兒子才回去。
天越來越暖和,土地解凍,綠意不知不覺鋪滿大地。
裴厭和孫工頭商量了好幾次,又丈量一遍地界,圖紙畫了又改改了又畫,滿意后才敲定下來。
算了個良辰吉日,燒香擺供等事宜自不用說,祭拜過后,孫工頭領了十幾個漢子便開動了。
孫家村離得遠,來回跑費工夫還耽擱事情,常干這些事,孫工頭早有應對的法子,直接在旁邊搭了兩個窩棚,木床簡桌,夜里睡覺足夠了。
裴厭給這邊搬來一口水缸,匠人們自己動手壘了個土灶,燒水喝茶就不用特地來送。
至于飯菜,自然是顧蘭時在后山家里做,鍋灶齊全,無需額外搭建。
大鍋飯也不難,家里種的菜蔬還未到大量收獲的時候,每天挖兩筐野菜就是,糙饅頭和米湯管飽了吃喝,隔幾天也有葷腥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