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手里有不少家底,足夠吃穿,不用過于儉省,而且裴厭要出門,遠了還得跑府城,穿得干凈穿得好點,總是有用的。
“別亂跑,跟著阿姆。”顧蘭時一手拎野菜籃子,一手牽星星,邊看邊往新宅子里頭走。
裴厭正在和孫工頭說話,算木料和青磚還有后邊的青瓦等各種數目。
宅子雛形已經出來了,顧蘭時將野菜籃子放在木頭堆上,星星看見爹爹,松開他的手,往裴厭那邊跑,他沒有管,自己從前邊一路走到后面。
鄉下宅子,曬東西很多,還要養牲口,前后院肯定要大一些,當初丈量之前,裴厭就和他商量過,等房子蓋好,院里的各種東西挪走掃干凈,地界自然就露出來了。
正房照樣是三間,東西屋子加上中間的堂屋,前院有東西廂房,灶房柴房同樣少不了,而正房和廂房中間,還有兩間小房子,作雜間和糧屋正好。
前院整整齊齊,正房后邊也起了兩間房子,留作偏屋子和冬日養雞的暖屋用。
后山的雞屋照樣冬天養雞,在這邊也做一個屋子,是為就近好照顧,也能多養二三十只母雞下蛋,日后去府城尋找一門銷路,就能多掙點,哪怕沿街吆喝呢,只要往有錢人家堆里走,冬天的雞蛋是不愁賣不出去的。
至于偏屋子,裴厭說了,是留作備用,無論哪間屋子,以后要是請人洗衣做飯,就有地方住,以后家里人丁多的話,房間怎么著都夠了。
他倆都打算好了,東屋肯定自己住,還有西屋和兩間廂房,一共三間,孩子長大后,都能有自己的屋子,不用擠來擠去。
轉著看一圈,顧蘭時心滿意足。
不過聽到裴厭和孫工頭算賬目的時候,不免還是有點肉疼,蓋房可真費銀子,他和裴厭攢了好幾年,一筆筆就這么出去了。
抱著星星提了竹籃往后山走,顧蘭時拋開對銀子的心疼,笑著說:“明年星星就能住新房子,大房子。”
“房。”星星很聰明,逮著聽懂的話應和。
他成天和阿姆爹爹往新宅子這邊跑,也聽阿婆還有太婆婆念叨,他已經知道那里是自己家房子,就是年紀太小,還懵懂,無法和大人一樣,對新房子有那么多喜悅。
顧蘭時見兒子字咬得準,小奶音軟軟的,眉眼都笑彎了。
鄉下人蓋房簡單,屋墻房梁結實就行,少有講究手藝的,要花錢不說,還耽擱進度,這回請了孫工頭,他帶的匠人多,頂多半年工夫就能蓋好。
不過蓋好后晾曬鞏固,各種箱柜門窗,都要木匠打,等置辦好了,還得挑個吉日再搬進去,慢一點的話,差不多就到明年了。
后院院子房屋雖然舊,但修繕過,不漏風也不漏雨,顧蘭時和裴厭都不著急。
蓋房要花錢,掙錢更不能落下。
早起草葉還帶著露水,毛驢拉著板車就到了寧水鎮。
進鎮口時,裴厭從車前下來,牽著毛驢往里走,見行人多,便吆喝開來:“雞蛋——絲瓜扁豆春蒿黃花菜——菌子木耳地皮菜——”
做慣了小生意,叫賣稱菜熟練無比,給酒樓酒館送了菜以后,他沒有立即回去,往寧水鎮北邊幾條街道走。
太陽出來,漸漸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