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這會已經翻開禮單看起來了,她戴著玳瑁水晶老花鏡,看著說著“哎呦,這真是都照顧到了,孫氏真是個妥當人”
說完跟蘇麻喇姑說“正好,讓各宮娘娘來領她們的東西吧,這可真是人人有份。”正好再看看各宮主位能不能跟的上皇帝的腳步,如果下面有年輕聰明伶俐的嬪妃貴人,不放提拔一番。
朝廷的風向要變了,不在是以滿蒙妃子為貴,也該適當的抬舉一些漢妃了,就是不抬舉漢妃,沒有皇后的時候也該有宮中的娘娘跟那些漢臣家眷表示親近,時常賞賜,替皇帝籠絡漢臣。
蘇麻喇姑看她這樣吩咐,品著她的意思,立即把各宮的禮物收拾出來。
沒一會兒,各宮娘娘都到了。
大公主先來,她住的最近,來了之后和太后坐在一起,中間夾著小小的海棠,還有時不時插話的五阿哥,祖孫個聊的很開心。
接著就是鈕鈷祿貴妃,鈕鈷祿貴妃也有了身孕,帶著永壽宮的嬪妃和十阿哥等一群人烏泱泱的來磕頭。
接著是翊坤宮的宜妃,姐妹兩個帶著六格格九阿哥和幾個常在答應,一群人扶著大肚子的宜妃小心翼翼的進來。
太皇太后看她笨拙的樣子,免了她行禮,安置到一邊坐著等。
延禧宮的主位是那貴人那拉氏,是夭折了的萬黼、胤禶的生母,十格格的額娘也是那拉氏,也是個貴人,他們宮里還有一個那拉氏,也是貴人。光是那貴人就有三位,所以延禧宮里面沒大佛,找不出一個嬪來,全是一堆貴人常在和答應。
長春宮的榮妃,鐘粹宮的惠妃,這些人也都帶著孩子嬪妃來了。接著就是咸福宮的一群人,咸福宮和冷宮差不多
,在西北角,和慈寧宮的距離最遠,皇帝半年想不起一次的地方,大概是住在里面的人混的都不好,所以咸福宮的人倒是顯得最和睦。
咸福宮的人都趕來了,怎么承乾宮和永和宮的人還不來海棠睜大眼睛往門口看,等著額娘來。
她額娘德妃帶著一群永和宮的嬪妃們踩著小碎步,以一次邁不出兩寸的步子跟在皇貴妃的儀仗后面。
路就這么寬,承乾宮的人一下子全堵住了,就是不堵住,給永和宮的人三個膽子他們也不敢超過去。
太皇太后召見,誰不是誠惶誠恐的趕快奔過去,但是皇貴妃和人家不一樣,她讓人慢點,抬著步攆的人走快了她頭暈。
永和宮的人從嬪妃到太監宮女在心里對著承乾宮罵了一萬句,沒用,還是要老老實實的跟在后面。
這都十一了,京城的十一月很冷啊特別是在高墻之間夾著的路上,風邪乎的很,從脖子、袖口、腳腕兒這些地方往全身鉆,個個凍的牙齒打顫,大伙在心里詛咒皇貴妃這次出門最好得一場風寒一命呼嗚算了,看她還擺不擺譜
德妃沒辦法,就當是散步了,磨磨蹭蹭往前走。
慈寧宮里,有人也開始交頭接耳“怎么承乾宮和永和宮的人不見莫非是沒跟她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