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從盛京回來就不太舒服,漸漸的起不來身,和以往每次得病時候患得患失相比,這次她很坦然,跟蘇麻喇姑說“我要回歸長生天的懷抱了。”
蘇麻喇姑看她也有幾分不好,加上太醫也委婉的說了,太皇太后一把年紀,到這時候已經是高壽了。
康熙每天除了聽政就親自在慈寧宮守著,并通知科爾沁部趕快來人。
太皇太后兄妹六人,她的年紀最小,姐姐海蘭珠是最先走的那個,往后的幾十年,她的四個兄長也陸續離開了,不僅如此,她的侄兒幾乎不在了,科爾沁部如今當家做主的都是她的侄孫了。
她自己這邊也沒好到哪兒去,四個孩子只剩下一個。她清醒的時候和蘇麻喇姑聊天“有些話我一直不敢說,人家說長壽的父母總會有早亡的兒孫。這是取兒孫的壽數補了父母,我的孩子三個都年紀輕輕的走了,是不是就是如此啊”
蘇麻喇姑就說她想多了,但是太皇太后此刻很放松“不過我就要去見他們了,現在說這個也沒意思了。”
然而在康熙跟前,她拉著康熙的手說“自古以來卑不動尊,太宗的陵寢已經封了,不能因為我再去打擾太宗他們的安寧,就不必送我回昭陵了。你汗阿瑪在京城,我就跟著他吧。”
康熙聽了連連答應,但是出門就發愁,這事兒不好辦啊
順治皇帝的靈寢雖然沒封死,那是因為太后還在,先帝的皇陵壓根沒太皇太后的位置,這怎么安排
他就把這事兒交給禮部去想辦法,看看是不是在先帝陵寢附近再起一座陵園。
禮部那邊就開始曠日持久的辯論,他們先辯論的是太皇太后葬在先帝附近這符不符合禮康熙聽說后把禮部官員罵了一頓,不是讓你們議論能不能葬,是現在決定要葬,該葬在什么地方
你們挑個符合禮的方位讓工部去干活
可是在這群人看來,這事兒的前提就是不合禮制的,既然不合禮制怎么挑選合適的方位。眼看著康熙怒的紅了眼,這些人立即表示這事兒能辦,等我們拿個章程出來。
然后禮部的人都捋袖子上陣,個個引經據典,意見很難達成一致。
而太皇太后回來不到一個月,在臘月二十五那天去世了。
這是大葬禮,禮部先把選陵寢的事兒放下,一群人先來負責這次的葬禮。
外面是禮部負責,但是宮里就要有人挑大梁帶著內務府把這事兒辦了。
這宮里目前沒有皇后,沒有皇貴妃,只有一個貴妃還是病歪歪的。
鈕祜祿貴妃爬起來,強撐著把大梁給挑了起來。
鈕祜祿貴妃也確實是出身名門,辦事兒從來都是挑不出錯的,康熙也放心,就把宮內的事兒交給了貴妃,宮外的事兒交由禮部和內務府,他帶著皇子們開始守孝。
今年因為太皇太后的事兒免了朝賀,宮里也沒過年,小孩子們也跟著在冰天雪地里按時按點的磕頭哭靈。
這里面傷心的人除了蘇麻喇姑外就是太后了。
海棠留意到太后最近呆呆的,經常掉眼淚,時長長吁短嘆。
晚上海棠和她一起睡,就問她“您是不是為了老祖宗難受”
“是啊,也不全是,這些年來她說什么我做什么,她這一去,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啊她也沒交代我啊”
海棠就摟著她“您過自己的日子就好了,棠棠會孝敬您的。”
太后笑笑,但是并不開心。
海棠知道她會過上一段不習慣的日子,等她習慣了太皇太后不在世這件事后,就會重新快樂起來的。海棠對此很有信心,因為太后就是個腦子簡單還很能自我調節的人。
過完年后葬禮也結束了,太皇太后葬在哪兒這事兒就成了一個大事兒。
禮部縮脖子,已經想好了應對的辦法,可是年前還急的紅眼的康熙這下沒催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