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說“還是親人疼我,伯父您也疼我”
“進去吧。”
無逸齋里面站滿了人,南書房大臣張英和起居注官費揚古正在伏案疾書。對,這個記錄康熙言行的年輕小官也叫費揚古。
海棠和福全進去,滿屋子大臣往后退,給他們讓出了路。太子過來請他們坐到康熙身邊去。
這就一會,康熙面前有一塊用石青色錦緞包著的印信,這是福全的印信,剛送來的。
康熙問海棠“你伯父跟你說了吧”
“說了,兒臣多謝您和太子。”
康熙就說“朕駕崩之日,就是你撤藩之時。”
海棠努力擠出給笑容“您別這么說,兒臣隨時都能撤藩,您可別說駕崩,怪嚇人呢。其實兒臣想早早的撤藩,京城錦繡繁華,人總是向往繁華的,而且父母親人都在這里,根也在這里,年輕還好,年老了哪里還能經得起來往奔波”
這時候張英走過來,把起草好的文書呈上來“臣請皇上過目。”
太子接過來遞給了康熙。
康熙看了看,遞給了福全,福全看完點頭,遞給了太子,太子看完給了海棠。
海棠低頭看了看,字不多,真的是字字句句斟酌過了,而且這張紙很大,旁邊很多空白的地方。
海棠問“在哪里用印”
太子說“沒寫完呢,讓他們寫完再用印。”
這張紙遞給了張英,張英提筆謄寫,這些大臣們上前把自己名字寫上,其中不乏今日來覲見的一些滿清權貴。
這時候梁九功端著印泥進來,跟在場的人說“有印用印,無印畫押,此墨跡印跡遇火留痕水浸不化。”
從這些見證的官員開始紛紛用印或摁指紋,最后送到太子跟前,太子用印,梁九功用托盤端到海棠跟前,海棠解開包印信的錦緞,在印泥盒里摁下去再提起來,在空白地方穩穩的壓下去,接著是福全用印,托盤被送到了康熙跟前。
康熙把紙拿起來看了,左邊下方是太子之寶,勇憲郡王印,裕親王印。給上方留下很大一片空白的地方,這時候有帶刀侍衛押送皇帝的印信送來,南書房的一個大臣檢查送來的印信,一番手續后,梁九功把皇帝之寶送到康熙跟前,康熙站起來,用印后印信再次收起來,令侍衛押送回去妥當收藏。
張英端起托盤,挨個跟參與的官員展示,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在眾人注視下,這張紙被慎重收起來,疊好放入盒子中,盒子被油布裹著放入更大的盒子里,這個盒子里面塞滿了石棉,鎖起來被押送離開。
海棠看著盒子離開,心里松口氣。卻在想寶寶媽媽對不起你,你以后去青海只能旅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