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皺眉問“這真的是你想的還是說是你身邊大臣幕僚幫你想的”
曹寅聽到這里趕緊站起來,這棋沒法下了,立即說“奴才告退。”
接下來的話也確實不適合曹寅聽了,康熙擺擺手“回頭朕再宣你,先回去吧。”
曹寅倒退著走了幾步退出來,出來之后立即吸了一口氣開始深呼吸,這就是伴君如伴虎啊
屋子里康熙指著剛才曹寅的座位說“坐”
太子坐了過去,他坐下后立即跟康熙說:“汗阿瑪不滿之處兒子是知道的,然而這份折子是最優的辦法。若是不把弟弟們的身份拔高,他們入了各旗拿什么跟那些旗主們爭
至于七弟那里,并非是兒子沒看到他的功績,若是真的按照軍功賞爵,弟弟們哪里有什么功績能有一個貝子爵位已經是厚待了,在兒子看來他們也就是能得到輔國公鎮國公的爵位。還是那句話,之所以給郡王和貝勒是為了令他們能爭奪旗主。
七弟這里更特殊一些,此時不能把他的爵位定太高,只有伯王力不從心的時候才能讓他成兵部的掌權王爺,主要是他在兵部,兵部里面宗親太多,在各旗已經擠壓他們了,在兵部不能再擠壓了。妹妹那里也沒在兵部任職,若論軍功和本事,以兒子的想法,妹妹才該是掌兵部衙門的人。
七弟這里,咱們明著不能給太高的爵位,暗地里可以補償他,那些新立功的佐領們還沒有主子,這些都能劃撥到七弟門下,這才是實在的。”
他說了一堆,康熙無可無不可,太子的那點算盤他看清了,大部分說的都是真的,想要分掉宗親在八旗的權力,現在就該動手,再晚就來不及了。再晚這些皇子們就跟常寧一樣,懶的沒眼看,看一眼都眼睛疼懶也就罷了,關鍵是在軍事上個個還菜
至于打壓老七不是為了他那些理由,太子想把兵部給老十三留著的,這么要緊的衙門自然是給他放心的人掌控才行。康熙把兵部交給福全也是這個想法,哪怕福全病著也要釘在這個位置上。
太子看康熙不說話,就說起老大和老三來。
“大哥和三弟這里,一開始大哥第一次征討準噶爾沒什么賞賜,縱然是后來出了差錯,可是當初跟著伯王也是奮勇向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兩次一起算,給他個郡王吧。三弟那里,三弟的本事不差,而且能聚了這么多功績,無人彈劾反對也是一種本事。”
康熙把手里的棋子放到了棋盤上“老三也該謝謝你看到他的優點,在這糊涂性子里面,你能找出個優點來給他說項真是難為你了”
太子不知道他這話是不是諷刺,立即低頭訥訥不語。
康熙接著說“依著朕的意思,老七給了貝勒沒什么,往他門下調撥佐領也是該的,你大哥這些人給個貝子就行了。”
太子說“現在給了他們貝子,將來他們靠什么晉升我大哥一把年紀了,孩子都養了四個,您讓他獨領一軍,兒子只怕他自己都未必能回來
西北有戰事,妹妹去了大家都放心,大哥和弟弟們去了誰放心七弟可以去,將來十三十四都能去,可其他弟弟就是去了也是轉著圈丟人,沒有軍功拿什么給他們晉封
只能現在一步到位,免得到時候恩封他們惹宗室恥笑,如今莊親王還被大伙笑話呢,說他家不配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要不是因為上一位老王爺是太宗的兒子,這世襲罔替能落到他們頭上”
太子的這番心思和康熙早先是一樣的。
讓兒子去蠶食下五旗的權力是不可動搖的決定,這個決定是代代皇帝都要執行的,因為康熙的兒子在下一代太子看來也是外人,所以大家的爭斗是少不了的,這本就是混亂模式的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