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事的嬤嬤們瞬間到位,把外面的動態傳遞進來。此時
天已經亮了,外面傳來的消息是各衙門都已經到位,官員全部來了,使者和蒙古王公開始進宮。
隨著這個消息而來的就是大量的蒙古貴妃來賀喜行禮。海棠端坐著和她們一一交談。
到了上午,這些人見完,外面鞭炮聲大作,迎親的隊伍預備出發。
因為董鄂家在城里,新房在西郊,所以要早點去,留夠路上的時間,要不然急急忙忙地誤了吉時不像樣子。
出發的時候和當年太子成婚迎親一樣,儀仗在前,迎親的人在中間,侍衛們在后面壓陣。
此時五阿哥騎馬從隊伍前面開始檢查,問鑾儀衛“你們這里準備好了嗎”
“五爺放心,一切都好。”
五阿哥看看儀仗的數量,再看看這些精神抖擻的小伙子,他們個個鮮衣怒馬儀表堂堂,覺得挺滿意的,但是又覺得哪里不對。
五阿哥對著儀仗用具看了幾眼,拍了一下額頭“郡王的大纛呢”
隨后代表海棠的大纛旗到了最前面,這等于海棠親至的意思。在太子成親的儀軌中,太子并不參與迎親,轎子里面要放如意。但是在一些官員們一通辯駁下,覺得海棠這樣的郡王不能用太子的儀軌,那就換了一種方式,用在戰場上代表統帥的大纛旗代表親至。
五阿哥看著大纛旗到位了這才放心騎馬向后檢查,對隊伍里的馬車馬匹一一核查。這時候裕親王福全到了,跟五阿哥說“差不多到時候了,讓人上車吧,先上車,走的時候一聲號令就能走。要是臨近吉時了再催著上車,各處拖拖拉拉必定誤事。”
于是就開始通知各處蹬車上馬,隊伍里的馬車先拉出去讓女眷們上車,那些騎馬的男人們先集合再和馬車匯合,最終車馬匯聚到一起,內務府再檢查一番,這次檢查的細致,主要是看位置,地位越高的車馬越靠前。
幾位迎親的小阿哥也要上馬,裕親王帶著他們來向康熙告辭,臨行前再問康熙有什么囑咐沒有。
康熙沒什么囑咐,跟福全說“早去早回,早點把事兒辦完。”
福全應了一聲,帶著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四位阿哥出去。四阿哥是一肚子話要囑咐,看康熙不說,他想悄悄地追出去,被六阿哥拉住。
六阿哥說“就這么著吧,準備了那么久了,該信他們一回。”
四阿哥恨不得親力親為,把自己分成無數份,把妹妹婚禮上所有的事兒都給包圓了,也用不著外人來干,想怎么都行。
他只能盼著這些人不出婁子,沒多久外面的鞭炮聲響徹周圍,迎親隊伍緩緩而行。
這鞭炮的動靜都傳到了后湖,幾位公主都在,二公主跟海棠開玩笑“妹妹,別急,你額駙馬上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