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撩起袍子趕緊跑出去,出門問侍衛“皇上和王爺呢”
侍衛指了個方向,四阿哥跑過去,康熙和福全在一棵花樹下說這事兒。福全的意思是這事兒不能鬧太大,江南的文人本來就難擺布,要是因為這件事鬧起來難以彈壓。
康熙也是這樣想的,只是怎么把這件事的影響給淡去用什么方法合適
四阿哥跑來獻計,他打算寫親筆信把閻若璩請來,待之師禮,虛心請教。而閻若璩考證學問的本事已經讓他成為一代宗師,皇子以師禮向他請教學問實至名歸。
康熙瞬間找到了破局的辦法,立即同意了,讓四阿哥趕緊去辦。
這時候他覺得心頭的一塊大石瞬間被移開,等回到書房后,他能淡然和諸位大臣討論起書稿來了。
只要人多就商量不成事兒,大家暢所欲言了一個時辰,康熙就讓這些人回去吵,他還有別的事兒要處理呢。
不只是康熙,連精明的八阿哥和遲鈍的大阿哥也看出來了,康熙的態度前后變化很大,考慮到四阿哥出去了一會,哥幾個都覺得四阿哥給汗阿瑪分憂了。
這年頭想上進就要給皇父分憂,兄弟太多想出頭就要拼命表現,一步跟不上就是步步跟不上,而且這么兄弟,大家是想盡了辦法削尖了腦袋,簡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常規一點的如三阿哥,學問好,開始編書了極端一點的如四阿哥,那是和全朝廷為敵了,把自己剛直不阿的人設立得穩穩的,從不動搖。哪怕五阿哥
磕磕絆絆、六阿哥名聲不顯、七阿哥兢兢業業、八阿哥禮賢下士,這四位也比不過九阿哥和十阿哥,人家都親自下場做生意,風里來雨里去,親自操持“賤業”了,可見兄弟們有多卷。
所以十一直接擺爛,再努力也沒出頭的日子,得過且過吧,總有自己的一口飯吃。十三是各項都好,就是前途注定了,這輩子就是個賢王,奔著輔助哥哥去的。
與十三相反的是十二阿哥,他不想認命,本事有,但是就沒機會獨挑大梁,一直以來都是給哥哥們打下手,就比如主持海棠的婚禮,他自己能把這事兒扛起來,可非要在前面放個五阿哥,好在五阿哥為人厚道,愿意聽勸,也不下絆子,這還是讓十二阿哥覺得很拘束,他很想自己獨當一面,不愛和兄弟們來往,然而總沒機會
和十二一樣想出頭的還有十四,十四不著急,他比十二的優勢大,他上面的哥哥姐姐資源多,回頭只要額娘開口沒人不忙他,哥哥姐姐嘴邊的肉一人分他一口也夠他忙活的了,因此壓力小,不和十二阿哥一樣顯得郁郁不得志和心事重重。
至于十五,別看十五年紀小,他都要絕望了,前面的哥哥太多了,他在心里偷偷想過,除非哥哥們有一天突然全部意外而亡了,要不然怎么也輪不到他出頭
所以這次想給康熙分憂的皇子很多,正經有能力的也就那個。
四阿哥寫了親筆信拿來給康熙看,改了幾個字后就讓人送往江南了。這件事海棠知道,和四阿哥聊起來,四阿哥就說“你別因為徐乾學的人品看不起閻若璩,閻若璩這是積極入世,與徐乾學不是一類人。”
讀書人有入世出世之說,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四阿哥給海棠講了一些入世出世的學問,海棠受益頗深,明白了古代那種讀書人的心境,代表人物就是陶淵明,不高興當官了就回去種田,種田能餓死他自己,畢竟“草盛豆苗稀”,不管勞動結果怎么樣,求的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
因為扎拉豐阿在當差,跟著侍衛處吃飯,海棠就跑去找太后蹭飯,這時候剛坐下,鹽寶叼著飯盆湊到海棠身邊,外面就傳來一陣子哭聲。
舒宜爾哈說“何人在外面啼哭”
她急匆匆地走到門口,看到常寧的兒子滿都護一身白的進來,進門就趴在地上大哭,嘴里嗚嗚咽咽地說著他阿瑪沒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