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阿哥看著這群點頭如搗蒜的人,說道“既然水上不能行舟,那就陸上行舟把船抬到岸上,裝上輪子,可能比不過水運,也比肩拉手抬要快得多。”
押運糧草的時候,人騎馬跟隨車子就行,速度快、運得多、人還能保持體力,更能很好地保護糧草。他越想越覺得這主意不錯,立即讓造辦處的人動手實踐。
造辦處的人目瞪口呆
您這腦子轉的可真快啊您就是動動嘴,我們就要跑斷腿
十一阿哥越想越覺得這主意不錯,他回去也沒事兒,就留下監工,讓這些人立即動手。五阿哥被送出來的時候還恍恍惚惚,覺得十一這是一下子長大啦這是個好消息,他立即高興地跑去找太后報喜。
太后得知十一有正經事做非常歡喜,倒是舒宜爾哈很驚喜,跟五阿哥說“十一哥哥這想法好啊,到時候姐姐用完了給哥哥他們用。”
她的意思是給九阿哥和十阿哥用,這兩人每次回來都抱怨運輸艱難,如果造辦處能造出能長途運輸的車子來,九阿哥和十阿哥每年能少受罪。
五阿哥瞬間覺得舒宜爾哈這想法不錯,對著舒宜爾哈夸了幾句,覺得排行十一的都是聰明人,立即派人去找陪著九阿哥行商的管事,讓管事把路上遇到的路況跟造辦處說明白。
折騰了大半個月,第一輛車被造了出來。用木頭做的車子,看著就是一個大車斗,四四方方,還有欄桿。
車子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面是小小的鍋爐,除了鍋爐還有兩個人的座位,一個人負責給車子轉動方向,一個人負責給鍋爐填煤炭。煤炭、鍋爐,備用水桶、兩個人的座位加在一起占據了車子的二分之一。后面就是放糧食的地方,經過計算一
車能拉三十石。
而且三十石還不是運輸能力的極限,考慮到道路不一樣對車子的磨損不一樣,三十石是最合適的運送重量,如果硬要加重量也行,就怕半路車子散架了。
三十石不算多,但是這車子一天能跑四五百里,這已經很不錯了。
康熙饒有興趣地看著這車子,跟身邊的人說“裝上糧食試一試,晚上前回來,看看路上可順利。”說完把造辦處的人叫來問能不能做得更大一點。
一群三等侍衛在車里裝了糧食,其他人紛紛上車坐在糧袋上等著出發,有人算人和糧食的重量,有人抬著煤炭放車上,看著現場忙碌著,造辦處的大匠忍不住搖頭,跟康熙說“皇上,過猶不及,不是不能造得更大,只是造得大了各種毛病就出來了。鍋爐大了卻力氣不足,現在這么大,一袋煤能跑一天,做大了一圈可以多裝了一千斤糧食,但是燒掉的煤炭多了兩倍。還容易燒干,一旦燒干這鍋爐就廢了,路上沒處修就徹底壞事了。再有就是里面氣多了容易炸,鍋爐大了很難把握。還有就是容易壞,路上顛簸,封得好好的爐子一旦跑氣兒了也不能用了。”
康熙聽明白了“眼下這是最合適的”
“是,是最合適的,最不容易壞在半路的。”
康熙點頭“穩妥些好啊寧肯少裝些,只要能平安到了就好。”
在京城試驗新車的時候,海棠他們到了青海。
跟來的八旗和鍵銳營去了八旗駐地,大部分的宗室隨著八旗一起駐扎,七阿哥坐鎮大營,只等著大軍消除疲憊,海棠巡視過青海就出兵。九阿哥和十阿哥半路與他們分別去了南疆,佟國綱帶著京城的火器營和鄂倫岱去了火器營駐地。火器營駐地有一半在山洞里,因為康熙覺得火器營用的霹靂彈有傷天和,制造的時候要避開人和天地,于是選擇了山洞,和八旗不在一起駐扎。
至于十三和十四,七阿哥讓海棠帶著他們,這兩個人年紀不大事卻很多,特別是十四,別人趕路累得倒頭就睡,偏他精力旺盛,天天惹人煩,七阿哥不想搭理他們。
海棠與他們在半路分開到了大城里面,城里熙熙攘攘,車隊行走的速度慢了下來。
十四十三和車夫坐在一起,看著兩邊都是人,幾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各種口音各種叫賣聲混雜在一起,還能聽到不一樣的音樂,這是一座很有異域風情的城池,與他們見到的都不一樣,看得出來這里也是一座很有生命力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