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運輸的物品用油布包的嚴實,但是看外面的形狀就能猜到是什么東西,因此準噶爾留在南疆的眼線早就把大軍行進的路線和人數以及火器數量偵查得清清楚楚。
同樣九阿哥和十阿哥前幾年在北疆派遣出的人手也把對方的兵力和火器偵查得清楚。
火炮起源于中原,就目前而言,紅衣大將軍是世界上先進的火炮。雖然原型是荷蘭火炮,但是在宋朝霹靂車的基礎上發展出元朝火炮技術在明朝還保持著相當先進的工藝和技術。紅衣大將軍的前身紅夷大炮本土化后已經細分為三種型號針對不同的作戰場景。而對方只有一種火炮,海棠覺得不足為慮,因為對方不具備生產火炮和炮彈的能力。
因此這場大戰的結果已經注定了,此次兩方都在拼火炮,然而一方受制于人,沒有技術沒有存貨。另一方全力以赴,把所有的家底掏出來,有技術有人員有源源不斷地補充,勝負一眼明了。
安營扎寨后,海棠要求火器營背著小將軍炮去騷擾對方。
佟國綱作為老將明白海棠的目的,以前大家是用弓箭和兵器,劫營劫糧這些手段玩出了花樣,現在雖然武器是新的,但是作戰思想和手段與時間一樣古老。
海棠在中軍大帳給諸位將校定下的基調是消耗
消耗對方的彈藥和武器,消耗對方的人口和實力。
只有消耗了才能徹底地掌握北疆,才會不擔心在二三十年內對方卷土重來再有一場大戰。
在海棠的這個要求下,前期大軍都是以“疲軍”為目標,趁著對方疲憊和落單通下殺手,一路上不斷地侵擾,零星發生小的交火,等到準噶爾部趕到陣前的時候,他們的霹靂彈只剩下一半。
接下來就是陣地戰,火器營準備充足且有可靠的后援,因此大量火炮根據射程被層層布置在不同的陣地上,準噶爾的騎兵面對著無休無止的炮擊,就算沖到陣地前面也有火銃、小將軍跑和弓弩射擊。
每次大戰策妄阿拉布坦只能遠遠地看到海棠的大纛,沒見到海棠的人影,不僅僅是沒見到對方主帥的人影,對方大軍也不再是以前那種列陣等著沖殺的狀態。
此時的策妄阿拉布坦已經人到中年,雖然還很強壯,他自己發現身體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他看著騎兵每次沖鋒,面對的是地上的塹壕和遠處的火炮以及不知道哪兒飛來的弓箭,騎兵每次沖鋒丟下一地的尸體,每當看到這種景象他生出一種絕望的情緒來。
將領的勇猛和一把子力氣沒用了,哪怕是從小練習刀槍養育了二十年的壯士在幾聲隆隆聲后無力地躺下了。就算是偶然勝利了一場對整個戰局沒什么幫助,不過是魚在油鍋里掙扎彈跳后無力地重新落進油鍋,還能聽到烹飪的人高興地喊了一句“這魚真好,居然懂得給自己翻面煎”一樣,掙扎求生在人家嘴里跟笑話一樣。
他知道克制騎兵的武器出現了,長生天再不保佑騎兵了,無論是成吉思汗的子孫還是他們瓦剌人,都要在火炮前退避三舍了。
等到準噶爾的火炮耗盡,大軍就開始向前推進。這是一種結硬寨打呆仗的風格,靠著火器營的強大火力,猶如頂著盾牌在推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死傷極小但是對物資的消耗極高,大軍幾乎都轉化成了保證后勤的輜重兵,開始保護輜重,挖出塹壕,在運輸火炮的時候幫著搬東西。
靠著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辦法,海棠在不斷地占領北疆的土地,幾乎每幾日都占領一處,迫使策妄阿拉布坦不停地向北退去。
報捷的折子已經不用八百里加急傳遞了,靠著驛站傳遞進京。康熙看著這一份份的喜報心情每日都很好,他還讓人做了北疆地圖掛在書房,每收到一份報捷的折子就親自拿筆涂一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