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準疆,這是所有活著的準噶爾人的心愿。
可惜隨著戰事落幕,康熙的車架到了烏蘇里雅臺,蒙古各部前去覲見,準疆事實上成了大一統王朝的一部分。想要奪回來幾乎沒有希望了
海棠得到康熙駕臨烏蘇里雅臺的消息后從北疆出發,經過科布多前去烏蘇里雅臺覲見康熙。同行的還有不少有軍功的將士,這次覲見也是一次封賞盛典,因此隨行的將士們都是喜氣洋洋。
在快到烏蘇里雅臺的時候,幾位年紀大的皇子奉命親自來迎接。看到高興的弟弟們做哥哥的都酸溜溜地祝賀他們立了功。這次來這里的還有十五和十六十七十八四位皇子,隨行的皇孫也有數位。十五看到十三十四免不了要嘆氣,這第二波立功也沒趕上,年齡真的是限制了他啊,然而大家一起趕路了幾日,十五也沒那股子怨天尤人了,男孩子都崇拜英雄,喜歡聽熱血沸騰的勝利之戰,跟著十三十四追問他們戰場上的情形,聽得滿臉向往。
康熙的御帳外面是八旗大軍護軍營的營地,按照方位駐扎著八旗。再外圍是蒙古各部落的帳篷,依照著各個盟旗的位置把帳殿團團圍住,呈現出眾星拱月的姿勢。海棠帶著的鍵銳營也是禁衛,到了之后直接住進了護軍營的帳篷里,海棠的大帳就扎在康熙帳殿的旁邊,所以海棠去了不用自己再扎帳篷了,一切都準備妥當,只能直接拎包入住。
在覲見的前一天,海棠本來弄了一副新的盔甲去見康熙,顯得衣甲鮮明,把自己襯托得威風一些。四阿哥五阿哥都勸她別穿那么好,把臟兮兮的盔甲穿上才顯得戰事激烈,才是艱難取勝。這樣做的原因是七阿哥上個月從西邊返回京城,康熙有意給兒子晉升郡王,讓禮部和內務府各處準備,但是老三嘟囔了幾句“就帶著大軍去轉了一圈,兵不血刃地建功了,要知道這么輕松我也去了。”
三阿哥這么
說就是因為南路大軍沒發生大規模的沖突戰爭。不像是北疆,一場陣地戰后一片尸山血海,殺敵的數目,俘虜的數目,俘獲的糧草馬匹都有記錄。甚至有些敵方大將死了送頭顱進京,活著送俘虜進京,這都是大戰的證據。從這些數字和大將的頭顱這方面來看,都能看得出來北疆真的有大戰在進行。
七阿哥也干不出那種殺良冒功的事,所以回來的時候幾乎是空著手的,而且功勞簿也很薄,把輕傷都算上也湊不出幾頁紙來。這才讓大家覺得他就是去轉了一圈而已,沒出多少力。
三阿哥這句牢騷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觀點,三阿哥就被康熙罵了一頓,無論怎么說,藏地現在在朝廷治下,這就是天大的功勞。康熙給七阿哥挽尊,說“善戰者五赫赫之功”,給七阿哥和隨行的將士們論功行賞。
因此四阿哥囑咐海棠“進去之后先哭,哭訴大戰緊張,幾次差點兵敗,你差點就見不到汗阿瑪了。”越是證明大戰艱難,越是能讓人覺得這功勞巨大,晉升是值得的
海棠聽的點頭如搗蒜,等到第二日她帶著將士們覲見的時候,在周圍樂聲鼓聲中,在蒙古王公和大臣們的注視下,海棠真的做不出上去抱著老父親的腿哇哇大哭的行為,就一板一眼的根據禮部官員的唱禮拜見了康熙。
康熙很高興,親自下御座扶起海棠,拍著海棠的肩膀說“平安就好,平安回來就好。”
接下來的幾日,海棠能發現小伙伴們結伴前來一起說話,把家里的小孩子們也帶來,言語里面讓海棠過幾年把兒子也帶來,有讓小孩子延續友誼的意思。海棠一如既往地熱情周到,每天都和大家吃吃喝喝,關系處得極好。
然而私下里也有不少人問她紅衣大炮的事兒,海棠把能說的說了,不能說的自然不會說。
時代變了,連小伙伴們也知道有了彎弓戰馬不能隨時南下打草谷了,在歌功頌德和載歌載舞之間都有些發愁,不知道出路在何方。
因此想和康熙做兒女親家的人也多了起來,十三格格和十四格格在這次會盟中有了對象,年紀更小的十五格格康熙還想多留一陣子,因為十五格格下面除了十六格格病歪歪的,其他的小女兒都是一兩歲夭折了。康熙對十六格格能不能平安長大不抱希望,如果十六格格夭折了,十五格格就是事實上的小女兒,他想多留一陣子。
康熙私下里也跟海棠說過,回京城后封她為親王,其余的就是一些土地和財物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