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拉豐阿就開始發愁“咱們兒子這也不小了,再跑兩三年就要入學了。”這一入學是沒機會跑出來玩兒了,但是扎拉豐阿能天天見他,畢竟尚書房和御前距離很近,這些皇子皇孫每天要跟皇上交了作業才能放學。他發愁的是兒子會拜在哪位大人跟前,這些尚書房里講課的師傅學問是沒得說的,但是就跟孩子他額娘說的一樣,人品堪憂的太多了。
他打算和海棠聊聊這些師傅們,再一看海棠睡著了,他也就不再說什么。
接下來的幾天圍場上一如既往地白日圍獵晚上吃喝。海棠有心跟康熙說訓練大軍夜里行動,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如今太敏感了,就打算在青海實驗一下,訓練他們簡單的夜襲和反夜襲。
和康熙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康熙很贊同“嗯,夜里劫營的事兒常有,這樣折騰一下也好。”
兩人關于西北的穩定又聊了很多,西北整體趨于穩定,稅收都很順暢,康熙雖然關注多,對海棠在西北的治理很少插手,兩人每年聊聊就行。
半個月后行圍結束,大家各自散去,康熙帶人回熱河行宮。
海棠也見到了弘陽,大半年沒見,孩子就跟吹氣球一樣一下子拔高了一截,看著也沒那么圓了,已經從大寶寶過渡到小童了。
海棠抱著他忍不住問“居然長這么高了嗎”
弘陽哇一聲哭出來,拉著海棠的衣服說“額娘,下次帶我走好不好,我不要跟祖母一起住了,嗚嗚嗚嗚”
海棠這鐵石心腸的人聽了都忍不住大哭起來,母子兩個抱著哭,旁邊的太后也很感性,跟著一起哭,哭完了她跟海棠說“我去和你汗阿瑪說讓你帶孩子去。”
海棠覺得事兒不可能辦成的,果然太后去跟康熙商量,康熙一口否決“不行,孩子太小了,來回遷徙萬一照顧不好怎么辦這不是鬧著玩兒的,皇額娘您別說了。”
太后就說“再大一點去”
“再大一點是要讀書的讀書是大事兒,不能去。”
太后氣呼呼地離開了,康熙看著太后氣鼓鼓的走了,嘆口氣,太后這種敦厚的人沒那么多彎彎繞繞,對康熙也很關心,康熙倒是愿意在別的地方順從太后,至于這件事他有自己的考慮。
看康熙嘆氣,南書房大臣張廷玉上前出主意,張廷玉是張英的次子,父子兩個都是南書房大臣,子承父業隨侍圣駕掌握機密,不是宰相勝似宰相。張廷玉說“皇上,此時讓小阿哥和扎公爺跟隨才是最合適的時候,小阿哥年紀小,這年紀只喜歡玩鬧,再大一點就要回京城讀書,以學業為重,讓扎公爺照顧。”
康熙聽明白了,是孩子年紀小,就是有西北官員和他接觸,他年紀小不懂,也沒什么,再大一點在京城和那些人沒了來往,日后也沒什么瓜葛。
張廷玉接著說“這么一來,能安撫親王慈母之心,令他們母子團聚,同時孝順了太后,令太后開懷。”這也是懷柔之舉,要不然父女之情難維護。
康熙反復斟酌思考,這是最合適的辦法,不顯得自己刻薄寡恩,又能讓朝廷最輕松地控制西北。
他跟梁九功說“快去攔著太后的車駕,朕親自去跟太后說這事兒就按照她老人家說的辦。”</p>